羅馬11時Romaore11(1952) Rome11:00/羅馬十一時/羅馬十一點鐘

導演:朱塞佩·德·桑蒂斯

編劇:朱塞佩·德·桑蒂斯/科拉多·阿爾瓦羅/巴西利奧·弗蘭基納/埃裡奧·貝多利/詹尼·普奇尼/魯道夫·索内戈/切薩雷·紮瓦蒂尼

主演:伊娃·瓦尼切克/卡拉·德爾波嬌/馬西莫·吉洛蒂/露西娅·波塞/雷夫·瓦朗/埃萊娜·瓦爾齊/萊亞·帕多瓦尼/德利娅·斯卡拉/伊雷娜·加爾特/保羅·斯托帕/瑪麗亞·格拉齊亞·弗蘭恰/NaudioDiClaudio/阿曼多·弗蘭西歐利/保拉·布魯布尼/RomoloBartolomeo

語言:意大利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1952-02-27(意大利)

意大利/法國 107分钟

羅馬11時Romaore11(1952)的劇情介紹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但因其反應現實的力度緻使當時的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全面封殺的态度,結果使這部片子的知名度大幅度降低,但本片無論從表現手法,還是演員表演,到對社會,人性的刻畫揭露,無不表現出深厚的功力和藝術水準,其成就足以使它超越《偷自行車的人》成為新現實主義的巅峰之作

羅馬11時Romaore11(1952)的短評

  • 謀殺遊戲機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巅峰之作

  • 火娃

    9/10。編導選擇媒體報道的手法相當高明,從報上刊登聘請打字員的消息開始,到房屋倒塌後媒體紮進病房榨取更多信息,律師趁亂招攬生意,丢帽子的姑娘不合時宜地搶過話筒說這事,公務員提高底薪的倡議在街頭廣播中被剪掉,最大程度折射了社會現實的不同側面。尋找手提包的妓女,生動化了記者尋找拍攝對象的場景。被醫生掀開裙子的姑娘買不起内衣隻穿廣告背心,羞得大哭,尊嚴的破碎成為新聞素材争搶。每個女性的遭遇隻需幾筆就傳神勾勒,拿用書報亭設計角色登場的開頭為例:走過報亭的基安娜買栗子充饑,結尾又以她守在倒塌的房屋門口、遮着大衣等候,公務員女兒則到報停買歌譜,寫出了少女幼稚、期盼未來更好的内心。當街撩裙子、機關槍手速、摘婚戒低頭、硬紙闆練習等喜劇性動作表現面試群體,馬夫趕女兒下車與鄰裡夾道歡迎的笑淚交織,都動人到了頂峰。

  • 鬼腳七

    在廣度和豐富性上遠超自行車,但是情感深度和人物關系上又有所不及,不過說到底都是柴伐蒂尼的本子,算是互補了。鏡頭方面,幾個特意的設計也算流暢自然,剛開始的人物出場和樓塌了之後的上升鏡頭都尤其有意思。

  • 米粒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裡總有最美麗的女性,絕不僅指電影裡的姑娘們年輕貌美,而是她們如此各不相同卻各有特色,堅韌、倔強,在最艱難的時代擡着頭漂亮地活着。很多時候這種人物很多、平攤下來每個人台詞都很少的片,會讓人感覺人物繁雜無法都記住,但這部電影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内就讓我和這麼多的女孩産生了情感共鳴,看完我迫切地想知道她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開頭和結尾在街邊睡着又醒來的特寫鏡頭實在是太棒了。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羅馬11時Romaore11(1952)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