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2017)的劇情介紹
《出路》跟蹤拍攝了三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曆時六年追随三位主人公,記錄下他們的夢想與當代中國現實的碰撞,這是不同地區的中國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成長故事。來自北京的袁晗寒17歲辍學,3年後她遊曆完歐洲各國,考上了心儀的藝術學校,15年回國實習,在北京注冊了她的藝術投資公司。湖北的徐佳,19歲,是鹹甯高中的高三複讀生,他已經複讀了三次,最後如願考上了一個二本。畢業工作2年後,2015年徐佳和相戀4年的女友決定結婚。來自甘肅的馬百娟,12歲,在野鵲溝小學上二年級,條件艱苦,夢想能去北京上大學。2012年為了方便她上學,全家遷到甯夏,然而馬百娟因為學習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學了。15歲的馬百娟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齡和學曆太低,屢屢碰壁。
中國當代青少年有着怎樣的未來?這是導演鄭瓊在拍攝三名中國青少年時探索的中心問題。
中國當代青少年有着怎樣的未來?這是導演鄭瓊在拍攝三名中國青少年時探索的中心問題。
出·路(2017)的影評
看電影的你,誰也不是
市民們傲慢的讨論出身、天賦、基因,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對于看不見、不給錢不給看的馬百娟們,市民們除了憐憫與沾沾自喜以外,給不出任何東西。“我是徐佳”,“我是袁晗寒”,大家指認出自己的樣貌了,滿意的共鳴,于是第二天的太陽照常升起。紀錄片 ...
2024.1.30現代中國群像
在這冗長的90分鐘法布拉叙事裡講述着一個虛有其表,保守,平淡的羅生門故事。直接電影DIRECT CINEMA的手法在不少智力低下的觀衆眼中總是能成為“真實“的代名詞,更簡樸點說是“紀錄片”這個詞,妄圖通過這樣的符号來掩蓋現實是一種極 ...
人生突圍
學生練筆作業“每一種生命都渴望向上的人生。”紀錄片《出路》記錄了三個家庭背景迥異的三個人的青春成長之路。在固有思想的浸淫下,學習是學生唯一的出路。而導演正是抓住這一熱點問題,将鏡頭聚焦于個體,以小見大,體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選擇 機會 思想
導演鄭瓊用六年的時間帶我們見證了三位階級不同的主人公的出路。山裡孩子馬百娟,愛讀書,臉上總洋溢着笑容,她的夢想是‘長大要去北京念大學,可以一個月掙一千元’,但是她爺爺的一句,女孩生出來就是别人家的,徹底改變了她的未來。環境限制思想, ...
放在當前的曆史環境 名字叫出身 也許更好
看得途中想起《人生七年》,一樣是記錄不同階層的生活軌迹,《出路》卻是更多了些掙紮的血肉。家境貧困的男性尚有家人支持,複讀三年考大學;生活在大山裡的女孩卻隻有七年的青春就要被嫁為人婦;家境優越備受寵愛的北京女孩,看似最為幸運,卻也面臨着人生的迷茫和價值的缺失,同樣要面臨出路的選擇。
浪費了一個好題材系列,拍的很業餘,随便拎一個湖南衛視《變形計》的導演可能都比這個拍得好。不過還是拍出了一些時代的困惑,電影裡的三個階層都充滿了無力感,每個人的表情都在訴說着生活的苦難。
書評本來不是吵架的地方,但是我覺得OMG42網友的發言實在太有意思,給大家解讀下:
“要不是有高考你們這些賤民連希望都沒有,難道還不滿意,不趕緊給趙老爺扣頭謝恩?”
感覺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就是人的共通性吧。其實影片想要表達的并不是什麼階層固化,人生就是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路最終還是要我們自己走。
平靜的絕望,階級趨于固化,打破階級有多難,不知道,先從打破自我開始吧。
改變階層是很容易的,向下掉的空間還很大。
三星半,2009年低畫質、低像素部分素材加分,有些紀錄片的觸動點在于,會讓你覺得人人都是上帝眼中庸庸碌碌毫無出路的糊口動物,當西北的小學少女辍學無所事事地漫步郊野,當武漢懵懂青年大學生穿上不合身的西裝去求職,當衣食無憂的北京少女無論身在國内國外都覺得空洞無聊,這種動物感會更強烈,所謂出路就是覓食,無他,吃不飽痛苦,吃太飽空虛;三組人,階級差距,教育差距,财富差距,可選擇的生活不一樣,但面對生活的空虛可能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