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娃兒(2021)的劇情介紹
影片以北上廣的遷徙潮為背景,故事聚焦于2000年初一群想離開卻沒有離開家鄉的年輕人,依托最真實的市井面貌,一步步深入該類人群的内心世界,探讨一種獨特的精神狀态和生命體驗。
街娃兒(2021)的影評
街娃兒》導演那嘉佐:我寫劇本是為了逃避現實,拍電影是為了較勁 - 散場通道|AfterCine - 電台節目
057|《街娃兒》導演那嘉佐:我寫劇本是為了逃避現實,拍電影是為了較勁 - 散場通道|AfterCine - 電台節目 - 網易雲音樂 (163.com)01:05 - “街娃兒”應該怎麼讀?01:50 - 導演那嘉佐眼中的本片是什 ...
【6.16長沙粉絲場】【主題 - 】影片關于青年的困境抉擇【攝影美術 A 】場景布光造型花了硬功夫【音樂 A 】配樂牛逼 氛圍營造增益 聽說片尾曲也是導演原創 那要真的就太牛了 生命張揚的風格統一【叙事 A-】前半段叙事節奏輕快 不 ...
寫給《街娃兒》娃兒之前叫《狂徒》,2017年上影節創投上,第一次在那麼多人面前聊這個稱不上故事的故事,虎哥在台下,胡子還沒白,我初生牛犢,驕傲得什麼都不為,想起來都害臊,那年我28歲。一轉場,電影拍完,它改了名字,因為後來上剪輯台, ...
憑什麼片名能叫街娃?
作為一個成都人,這片子看下來隻想說這是個錘子的街娃。 套一個皮在重慶,名字就可以叫街娃? 導演對“街娃”這個片名相當不用心,做過曆史考察嗎?找過當時的人文資料嗎?知道街娃是什麼嗎?街娃本身就是成都方言,有着濃厚的地方特色,在我心目中 ...
這部片子的視聽語言非常生冷直接,很符合我對導員的第一印象,但是更打動我的是裡面暗流湧動的綿密感情,如水環抱般細膩絲滑。
新生代導演拍小混混就和第五代第六代導演完全不同了,除了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态,更關注他們的内心世界,有品位也有才華。
很喜歡這部作品,他沒有宏大的故事背景也沒有偉大的主人公,仿佛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不足為談的小事,劇裡的每一個主角都是不完美的小人物,正是這樣的作品,讓我們關注到了時代的另一面。
在平遙影節看了片子之後很好奇女主角是哪裡人,看着面熟,查了才發現導演選角還是很有一手的,科班音樂劇出身,台詞表達确實不錯。
方言電影加山城選景,今年影節真的多了很多“小城故事”,本以為會審美疲勞,沒想到導演這個劇本打磨的很好,拍出來的效果也是耳目一新。
預期很高,畢竟是入圍戛納一種關注的片子,但看完...對重慶小鎮青年審美疲勞了+1。有管虎團隊加持,整體制作和質感不錯,有的地方還有點像管虎(這些導演選的青年導演都是有點像自己的)。但這樣一個題材,沒能持續提起一股勁兒,你感受不到街娃兒到底是憤怒、控訴、悲痛還是什麼,隻有一團虛無,後半段劇情也比較拖和散,給人一種把一個并不夠好的劇本用制作規格和後期剪輯努力往上擡的感覺。可能也是因為有大團隊保障院線發行,所以一上來先自己束住手腳,說違法的事兒咱們不幹,讨債不能動手隻能動腦,全片隻有很少的暴力元素,溫溫吞吞,我覺得這點不能全甩鍋給神茶。另外,勸新導演還是盡量克制住“獻給 待撫慰的心靈”這種文青詞藻,放自己心裡就行了,不用打到公屏上。演員都很不錯,餘皚磊李九霄黃米依都是好演員,沙寶亮算是意外驚喜。
“死痛不痛,是不是跟活起一樣,來不及痛”
視角很川渝内核也很搖滾的一部電影,看的時候腦内循環播放《環形公路》裡那句“你覺得恨卻離不開”,所有人都被困在這個圈裡,恨得快把後槽牙咬碎但又對一切無能為力。看到片尾曲《我先》是導演的樂隊唱作的時候更搖滾了,音樂審美在線的導演在我這很加分。
雖然故事拍得略顯意識流,挺反類型,設定也挺有川渝版古惑仔+青春疼痛既視感,但不妨礙我第n次愛上李九霄,戲路好廣,又純又野。
出來以後才知道四哥是沙寶亮的人隻有我嗎 怪不得那麼愛唱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