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赤軍實錄:通向淺間山莊之路実録・連合赤軍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2007)的劇情介紹
20世紀60年代,國際局勢風起雲湧,革命氣息席卷全球。适值此時,日本爆發安保運動,經過多年的攻伐和演變,從共産主義者同盟分離出來的關西派創立了激進的赤軍。在創始人及核心人物或被逮捕或流亡的情況下,原大阪市立大學的學生森恒夫(地曵豪飾)擔任了赤軍領導者,并與永田洋子(並木愛枝飾)率領的革命左派合并,成立了連合赤軍,森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在山中集訓期間,為了肅清組織内消極落後的思想,連合赤軍領導要求成員進行總結,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幫助同志提高思想和素質”。偉大的理想和使命感,讓這群狂熱的青年付出生命的代價……
本片榮獲2008年柏林電影節C.I.C.A.E.獎和電影振興組織(Netpac)獎、2009年每日電影最佳攝影和最佳導演獎、2007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一種視角”單元最佳影片獎。
本片榮獲2008年柏林電影節C.I.C.A.E.獎和電影振興組織(Netpac)獎、2009年每日電影最佳攝影和最佳導演獎、2007年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一種視角”單元最佳影片獎。
聯合赤軍實錄:通向淺間山莊之路実録・連合赤軍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2007)的影評
如何評價赤軍?
你隻要知道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理就行:這一派的主義沒有一個好東西,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永遠不會有——因為它違背真理。這個主義跟法西斯納粹是一丘之貉,本質上是邪教,靠各種欺騙攝取權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除非窮奢極欲、颠倒黑白 ...
首先看了全片(或需搭配大體無誤的字幕)的觀衆應該都能察覺到導演的立場究竟在哪邊,絕對不是豆瓣短評區那些劣質的後革命犬儒主義發言,也不是某種庸俗的“反思”(讀作“忏悔”),而是“内部批判”。顯然他并沒有改變早年的立場:若松孝二本人在六 ...
最殘忍的事實由最小的孩子揭示
(字數超了轉到這裡)看完情緒有點激動本來想過一陣子再寫的,但感想既然有了還是記下來比較好。比起聯合赤軍實錄,更像是以淺間山莊事件為高潮的群像叙事。對于聯赤重要組成部分的革命左派介紹過少,沒有體現他們運動的性質,兩派之間微妙的關系,以 ...
雖然能感受到導演想表達的精神内核,但從電影角度來看,拖沓的節奏以及臉譜化的人物都削弱了本能更好傳達出的批判力度,與穿插的紀實風素材相比,群戲方面年代的還原感并不足,好在後半段靠有限空間下的暴力壓迫突出了權力鬥争對人類的異化,以及各種互相殘害似曾相識。
“時代已經變了,美國總統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給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孩子,回家吧。”
兩句話:1、當政治遭遇理想主義,初衷越美好,結局越災難;2、人一旦開始不擇手段,便成了魔鬼,即使目标是成為上帝。
荒謬、醜陋、殘暴。一邊為越南小孩掉眼淚,一邊殺掉孕婦毫不手軟。嘴裡說着「更好的世界」,卻成批成批造出人間地獄。就連所謂「真正的戰鬥」來臨時,也不忘為了「反革命餅幹」搞内部肅清……這就是所有理想主義者亘古不變的嘴臉(不少短評親身示範一旦事情變糟就開除左籍的傳統藝能委實大暴孝
8.5,一種信仰,不管其表面看起來是多麼的神聖與高尚,如果違背了人與生俱來的權利——自由和平等的話,其歸咎都必然是惡魔的信仰
局限于“聯合赤軍”這支赤軍中留國與别組織合并的分支力量,所以大多初期或國外重要事件都隻在頭尾簡要帶過。除了淺間山莊被圍剿外全片就隻剩空喊口号,以握有媒體資源的敵人作對時難以持續做好意識形态推廣以緻缺乏後續生力軍,聚焦在愅命根據地這小撮人身上看着還不如個傳銷窩點,拍的也還是太小氣。
展現了一個具有左派理想的組織是如何淪落為右派獨裁的狀态。
若松孝二畢竟老了,他媽的,回不到六七十年代的水平跟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