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郎아리랑(2011)的劇情介紹
由于女演員在片場發生了危機性命的意外,亦由于一直教導的學生投靠了他人的麾下,導演金基德長久以來對于電影的執念發生了動搖,年逾五十的他發現原本高産的自己竟然再也沒有了拍電影的熱情與沖動。于是,失意的導演選擇過起了離群索居的生活,在物質條件極為簡陋的高山之上開始了自我質疑和質問的心靈旅程,他用攝像機拍下了這一段困頓生活中的自問自答,經過剪輯,于是有了這部電影。
拍電影究竟是為了什麼?将那些飽受争議的畫面和意向放置在電影裡又有着怎樣的意義?即使是金基德,也給不出标準的答案。唯一能夠确定的,是他已将電影融入了生命,情到深處人孤獨,在《阿裡郎》的歌聲裡,除了電影本身之外,一切都顯得不再那麼重要……
拍電影究竟是為了什麼?将那些飽受争議的畫面和意向放置在電影裡又有着怎樣的意義?即使是金基德,也給不出标準的答案。唯一能夠确定的,是他已将電影融入了生命,情到深處人孤獨,在《阿裡郎》的歌聲裡,除了電影本身之外,一切都顯得不再那麼重要……
阿裡郎아리랑(2011)的影評
向着阿裡郎山坡 讓我越過吧
“我是八個人。”表達者的天生宿命是被誤解。偏愛金基德是因為,在他的電影裡,始終沒有出現一部能夠讓我視為珍寶的作品,沒有觸碰到某種标準,某種傾向,抑或是完善的喜愛機制。金基德的電影是隻屬于他自己的。沒有想象中的極度失語,或許又是在潛意 ...
這是一個心理疾病患者自我療傷影像實錄。自問自答,自戀,自怨自艾以及自我吐槽。中間很多人退場,剩下的觀衆都堅持到了最後。很小衆的片,起碼要對金基德這幾年的事有個了解,包括與張勳的事。否則看起來會很迷糊。除非對他非常感興趣的人,否則意義不大。
一位真正的電影藝術家,我2007年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他。深深地認同他的純粹、自戀、糾結、單純、真誠、文藝·····
《阿裡郎》放映結束後,面對足足有十分鐘的掌聲,這位得過幾乎所有電影節獎的韓國人像個孩子一樣手足無措。幾年不見的金基德,再出現的時候突然變成了一個老人,他拍了一個最絮叨的電影,告訴人他為什麼不拍電影,他在一個小木屋避世三年,他着向自己提問,他想殺了自己。電影和他都讓人擔心
金基德的【碎碎念】…… PS:看來金基德的車工【做槍】也很在行啊……
人在審視人生時,是個全知的導演;而在活出此人生時,卻是個入戲太深的演員。其實,那個看着《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畫面而痛哭的,才是一個完全敞開、不受欺惑的金基德,可惜他自己偏偏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