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劇評,處女作就獻給了《鬼吹燈》。
第一次為追劇充了錢,也是充給了《鬼吹燈》。

和很多燈絲一樣,我早在上中學那會就知道了這部小說,當時班裡不少同學瘋狂傳閱。隻不過由于班主任不準看課外書,小說太厚容易被發現沒收。再加上我對盜墓題材并不怎麼感興趣,因此我不是從書迷過來的。
我與鬼吹燈結緣,是四年前靳東主演的那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當時追那部劇純粹是因為我玩的網遊《逆戰》裡出了同款的僵屍地圖,再加上網評聲浪很高,我就拉着女朋友一起看了。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線還真的蠻吸引人的,難怪當時的同學都抱着書啃。
也正因為沒看過原著,才讓我對影視化作品的質量要求沒那麼高。如今鬼吹燈系列的八部幾乎被拍了個遍,我也間間斷斷地看了不少。也許是《精絕古城》在我心裡樹立了較高的起點吧,後面看的每一部都在折損着我對這個IP的興趣。不挑剔的我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揣滿情懷的燈絲呢?
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被翻拍了一遍又一遍,這麼好的題材在國内是不多見的。如果首部作品就拍不好,确實挺浪費的。浪費這個IP,更浪費觀衆的感情。
可《龍嶺迷窟》的上線,讓我再度燃起了熱情。
我說的這部《龍嶺迷窟》可不是那部撲街電影,而是潘粵明主演的這部騰訊網劇。為了避免你們一開始就弄混淆,我還特意用“劇評”作為标題,而非影評。畢竟2.9的評分實在不值得我多費口舌。

由于我是前天提前點映完最後三集的大結局的,因此為避免劇透,我将在這部劇評裡主要聊聊選角的話題,就不涉及劇情了。
說到選角,就不得不提一下“頻繁更換主演”的事實。目前騰訊上線的四部《鬼吹燈》系列網劇,竟更換了三批主演。這讓很多帶着情懷追劇的燈絲和像我這樣的萌新劇迷着實有些抓狂。
其實這都源于幕後大公司的版權之争。
早在十多年前,《鬼吹燈》的全部版權就被天下霸唱以10萬的價格“賤賣”給了起點中文網。随着近些年瘋狂的網文影視化進程,起點中文網又把版權賣給了中影和萬達。此後騰訊将起點中文網收購,完美錯過了這個IP。
中影的《九層妖塔》和萬達的《尋龍訣》共斬獲了20多億的票房,騰訊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部IP竟有如此高的價值,于是想買下《鬼吹燈》的全部版權。可面對回報率如此之高的版權,中影和萬達又怎會輕易拱手讓人?于是他們隻把網劇的版權賣給了騰訊。

《九層妖塔》&《尋龍訣》
好在騰訊拿下商機後出手夠快,也足夠用心。從《精絕古城》開始一炮而紅,到如今的《龍嶺迷窟》,不知不覺間,竟四年連拍了四部。雖然《黃皮子墳》和《怒晴湘西》略遜,但這一系列已然是《鬼吹燈》所有翻拍作品中公認的頂峰之作。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天下霸唱把版權多捂個幾年,或許我們如今就能看到一個完整且質量如一的系列。可惜的是,即使騰訊已經在這方面彌補了觀衆的遺憾,但衆多參差不齊的《鬼吹燈》影視化作品早已立項,譬如同一時間上線的那部2.9分的《龍嶺迷窟》便是其中之一。
從攝制組團隊來看,第一部的《精絕古城》是孔笙指導的,而後三部的導演都是管虎和費振翔。雖然接力《精絕》的《黃皮子墳》口碑一般,但管虎好歹也是一線鬼才導演,很快就從《怒晴湘西》找到了感覺,如今《龍嶺迷窟》的口碑已明顯回暖。
雖說導演是一部戲的靈魂,但主演才是電影的五官。《鬼吹燈》已經是一部絕佳的劇本,觀賞性還得看主演的發揮。
原著中的胡八一正直仗義,性格通透,又有股混迹江湖的痞子氣,現實中符合這種氣質的演員并不多。從《精絕》的好評如潮來看,靳東無疑算是其中一位,而後阮經天在《黃皮子墳》中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

《黃皮子墳》胡八一 · 阮經天飾
當然,阮經天版的胡八一演得不算太差,但台灣腔是一大硬傷;而《精絕》整部戲幾乎也是靠靳東撐着,陳喬恩的台灣腔也是個問題。至于王胖子的選角都不夠胖,那還都是其次。
也不知是制片人想控制成本,還是說胡八一的台詞就像《亮劍》的李雲龍那樣,連配音演員都難找?總之在我看來,頭兩部都吃了選角的虧。隻能說,台灣演員确實不适合演這個IP。
其實,不僅是台灣演員不适合,整個南方的演員都不适合。
為什麼這麼說呢?
也不知是調研了網友的評論,還是主演們都意識到了自己的不适合,總之管虎和費振翔都發現了“選角”這個問題。到了第三部《怒晴湘西》,終于把男主陳玉樓一角給了近年佳作不斷的潘粵明,女一号也換成了辛芷蕾。
這樣的“主演三連換”固然傷害到了燈絲們的感情,但畢竟後面還要五部連拍,“長痛不如短痛”,潘粵明就是飾演胡八一的最佳人選!
其實從《怒晴湘西》開始,所有的主演就全部采用了北方演員,而且這些演員還全部集中在北京和東北兩地。《怒晴》裡的辛芷蕾和高偉光都是東北人,而《龍嶺》裡從導演到主演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北京人,這其中隻有“王胖子”姜超是東北人。而換角之後的效果,所有人都看到了——《龍嶺迷窟》裡的演員幾乎全都是貼合原著的人選。

《龍嶺迷窟》主演
說到這裡,你有想過為什麼要選北方演員嗎?
先申明一下,我可不是地域黑。且聽我分析一波,你們看看對不對:
首先北方演員的口音問題是完全不存在的。老燈絲都知道《鬼吹燈》的故事線幾乎串聯了我國的大江南北,可從頭到尾都和台灣毫無關聯。所以台灣腔不可取。
其次,由于原著作者天下霸唱是天津人,主線人物的大量對白都帶有地道的北方腔,南方演員很難演繹出還原的情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原著中的王胖子和大金牙本來就是北京人。而走南闖北的胡八一和shirley楊都有着豪爽大方、膽大心細的性格特征,這些偏北方人的氣質也更适合北方演員來出演。
所以,先撇開其他不談,這部《龍嶺迷窟》從選角上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張雨绮的戲一直帶有一身灑脫勁(參考《美人魚》“煲魚頭湯”那段),是所有出演過shirley楊的女演員中演得最好的,也是最适合的;
姜超不僅是所有演過“王胖子”演員中最胖、最貼近原著形象的,也是跟胡八一搭戲最有默契的一個“王胖子”。他和潘粵明24年前就搭過戲;
佟磊最出彩的地方在于那一口純正的京腔,這位北京土著把潘家園“扛把子”給演活了。“大金牙”的戲份在這部劇中貫穿了始終,但佟磊的表演無可指摘;
周曉鷗原是音樂人出身,零點樂隊的主唱。這個土匪妝讓很多歌迷差點沒認出來。北京人的他飾演陝北農村的“地頭蛇”馬大膽,所有的台詞都是陝西土話,他卻說得毫無違和感。
還有胡明飾演的李春來,王奎榮飾演的陳瞎子,錢波飾演的孫教授……這些配角的表演同樣驚豔,讓整部劇情有着空前的豐滿度。
最後,我要特别聊聊胡八一最新的飾演者,潘粵明。
潘粵明在上部《怒晴湘西》中飾演陳玉樓一角,一下便扭轉了《黃皮子墳》留下的口碑頹勢,當時很多燈絲就呼籲他出演“胡八一”一角。導演費振翔在《拍攝〈 龍嶺迷窟 〉随筆》中寫道:“起初他自己還有點猶豫,怕演了陳玉樓再演胡八一觀衆不接受,我跟他說咱是個演員,你得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就是這一碗雞湯成功拉粵明‘入坑’了。”

《怒晴湘西》陳玉樓 · 潘粵明飾
而從潘粵明寫的《首播第二天的一點感想》一文的叙述中,我才得知原來他自己也曾買過一本《雲南蟲谷》,本想帶上飛機解悶兒,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如今也是個老燈絲了。這讓他比其他演員更早地走進“胡八一”這一角色,也是我想用更多筆墨誇贊他這版胡八一的原因之一。
從《唐人街探案》到《白夜追兇》再到《怒晴湘西》,潘粵明這幾年佳作不斷不是沒有原因的。用他自己在文章裡的話說,就是“我想任何一個演員在好劇本的眷顧下都會不顧一切!”明知《鬼吹燈》會連拍數部,換角已成大忌,卻依然義無反顧地加盟《怒晴湘西》劇組,估計就是沖着“胡八一”這個角色來的吧。從出演陳玉樓實現完美過渡,到今天這個有血有肉的胡八一的人物塑造,可謂兩廂情願,一拍即合。
也有些燈絲還不夠認可這個“胡八一”,因為潘粵明顯胖了。如果不是姜超的“王胖子”足夠胖,怕是很難一眼看出到底是誰在演“王胖子”。雖說那個和董潔戀愛時的“潘帥帥”早已一去不複返,但我仔細對比了一下,他比上一部的“陳玉樓”都胖了不少。

年輕時的潘粵明
潘粵明對此也十分重視,他發文說:“知道胖八一會影響燈絲們看這部作品的帶入感,向大夥兒道歉!我會在後面的工作中嚴重注意對自身飲食及身材的管控!我也非常想把一個有意思的可看性很高的角色留在你們的心目中!我會為此努力!”字裡行間透露着懇誠,展現了當下影視圈中難得的認真态度,看完讓人覺得十分踏實。
如今,潘粵明一行的《龍嶺》原班人馬正忙碌在《雲南蟲谷》的拍攝現場。而這還隻是《鬼吹燈》IP網劇八部中的第五部。我由衷地希望剩下三部都不要再換角了,因為從《龍嶺迷窟》中,我看到了從導演到每一位演員的熱愛和努力,是他們把如今泛濫成災的《鬼吹燈》影視化作品開進了正确的軌道。
最後,讓我們好好期待他們在《雲南蟲谷》中的演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