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以牡丹和馬達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我”和美美的愛情為副線,兩線穿插叙述,纏繞出一部凄美而又格外現實的愛情“童話”。
牡丹和美美長得一張相似的臉,卻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牡丹因為原生家庭的醜惡而變得孤單又敏感,過分缺乏被愛的她将自己全部的熱情都寄托在馬達的身上,她愛的轟轟烈烈,以緻在被騙後,經受不住打擊,為愛投河自盡。美美卻顯得世俗很多,她的職業與她的經曆使她不願意去相信愛情,與“我”
僅見面幾次,便确立了戀愛關系。兩個人都心照不宣的将這段愛情以“性”的方式走下去,而不去過多的談責任與婚姻。
作為影片的兩位男主角,馬達和“我”的性格特點也完全不相似。馬達對牡丹的愛是循序漸進,點滴累積的。直到牡丹跳進蘇州河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愛情火花才真正的爆發。出獄後他帶着自己滿腔無人言說的愛意與愧疚堅持尋找牡丹,他知道牡丹還活着,還在等待着他的道歉和他的告白。他的定位是癡情的,負責的。而“我”和美美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隻因為眼緣合适便草率的在一起并開始同居生活。從“我”說的一句:“我們是現在分手,還是做愛之後分手”更能看出“我”和美美的感情不堪一擊。“我”的定位是無情的,現實的。
不同的愛情故事卻有着同樣的悲劇結局。馬達最後還是與牡丹重逢了,他們喝着走私酒,騎着摩托車,最終跌入蘇州河中死亡。其實,死亡對他們兩人來說又何嘗不是最好的結局呢。即使兩個人再怎麼和好如初,“馬達騙了牡丹”這道傷痕在兩人中間還是會如毒蛇般撕咬着兩人的胸膛。所以,死亡對他們來說是必然的結局。隻有死亡才會将一切消磨幹淨,也隻有死亡才是愛情的最純潔狀态。美美在聽說了馬達和牡丹的死訊後,說:“這種愛情故事隻有童話中才有”。她還是不願相信這麼美好的愛情,同時她又十分羨慕這份愛情,也想努力去追尋屬于自己的美好愛情,所以她選擇了離開,等待着“我”去找她。“我”卻選擇了“甯願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蘇州河如往常一樣靜靜的流淌,沒有人會記得馬達與牡丹的愛情,更沒人會注意到“我”和美美的絕情。所有的愛和恨都在蘇州河污濁的泥濘裡顯得渺小與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