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下午在家中搜片,偶然看到《昨日奇迹》,看似平淡的故事情節,把我吸引住了。
《昨日奇迹》是一部關于披頭士的電影,但披頭士也并不是影片的全部。
影片應該是獻給披頭士甲殼蟲樂隊的。影片提供了有着奇幻色彩的問題,一個沒有披頭士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現在還需要甲殼蟲音樂嗎?幾十年過去,披頭士的音樂還能在現代多元文化的引起共鳴嗎?
而故事本身卻圍繞着一個普通音樂家,在這個世界中、充滿戲劇性的種種遭遇展開。
2
故事情節展開是這樣的,英國薩福克郡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傑克·馬利克,在向往一夜成名的音樂奮鬥路上,幻想奇迹的出現。
可是現實中屢屢碰壁,似乎走投無路。在一次因為城市突然停電導緻的車禍中受傷,在出院後與朋友的交流中突然發現,現代人似乎都不記得上世紀流行盡人皆知的披頭士甲殼蟲音樂了。似乎他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記得,或者說是知道披頭士的人。

the Beatles
于是,大雨之夜,醍醐灌頂,他腦子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将披頭士的音樂“占為己有”,也借這個機會讓全世界重新認識這些偉大的樂音。
3
猶如無崖子師祖把自己70年修為的功力全部灌頂傳給虛竹和尚一樣,傑克.馬力克一下了突然戰鬥力爆棚,竹子開花節節高,迅速蹿頂,成為世界頂級爆紅的音樂家。
甲殼蟲樂隊的音樂,成為他編詞作曲的不竭源泉。聽衆在現代工業化編詞作曲流水線的音樂工廠叢林裡,突然吹來一陣陣清風,讓現代聽衆如癫似狂。
一夜成名,時間不自由,路演、推銷、演出,給馬利克帶來困惑,這是奇迹發生之後他需要的嗎?
緊随着,由于和小鎮女友之間的巨大差距,交往十年的女友離他而去,讓他心痛。他要的幸福在哪裡?他的困惑對嗎?他對圍繞自己發生的一切,産生了混亂。
4
在奇迹後的困惑中,馬利克遇到了兩位知音:兩位披頭士樂隊成員之一的親屬,看見馬利克到他的墓地。
他們洞悉馬利克的創作源泉,了解他現在的困境和不解,給他一個地址,讓他去拜訪一位高人。

問心之旅

叩問

幸福密碼
馬利克拜訪這位高人,原來是紅極一時的音樂人,急流勇退,隐退江湖。
馬利克問他現在的生活幸福嗎?高人的回答是簡單的,與相愛的人,一起相伴變老,就是幸福的生活。
馬利克恍然大悟,他所有的困惑,現在的糾結,都是因為忙于奔向一夜成名的奇迹,卻錯過了身邊最美的風景。扪心自問,失去才知道心痛,他象那一次雨夜悟道一樣,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是和小艾一起,來過幸福生活。
5
他拜托朋友,借為朋友助演的機會,把小艾請到現場,他要我自己争取自己的幸福。
他扪心自問,在歌迷面前談成自己盜取甲殼蟲樂隊音樂的真相,象蒙在鼓裡的小艾真情告白,最終把自己的幸福抓在了手裡。
他把自己模仿甲殼蟲樂隊的歌曲,全部免費上傳網上,奉獻給現代仍然喜歡這股清純氣息的音樂愛好者。

坦誠

告白

緊張等待

成功
幸福的密碼很簡單,不一定非要依賴奇迹的出現,不一定需要巨大成功作為注腳,往往就存在于你忽視的眼前和現在。
6
另外,這部影片想說的題外話,影片的啟示可能有兩點:第一是,披頭士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如同貓王之于美國人一樣重要——他們不僅掀起了音樂革命,更實現了某種社會思潮的革新:
“在披頭士之前,我們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英國是一個講究尊重,講究輩分的國度。而披頭士告訴大家,年輕人其實有趣得多,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們不必完全屈服于理性與焦慮。”
而披頭士的傳奇意義,或許也像丹尼·鮑伊爾所說的,“曆史上很少有樂隊能實現他們的成就,在數次大衆文化的更新換代中仍然經久不衰”。
誕生在六七十年代的披頭士歌曲,放到音樂文化更加多元混雜的現代,仍然得到非常強烈的認可和火爆的反響。
這或許也印證了,經典的音樂,放到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那些關于愛與和平的歌詞,直到現在依舊能以我們産生内心的共振。
第二是這部電影不止是一部單純的愛情音樂喜劇,它也涉及到了現實世界中更嚴酷、更陰暗、更深刻卻也更真實的一面。
再具體一點,就是它對當代音樂工業體系以及流行音樂運作規則的展示與揭露。
電影中,一炮走紅的傑克得到了著名音樂經紀人的賞識,緊接着很快,他就簽了大公司,擁有了專業的錄音棚、逆天的曝光資源,還得到了私人形象訂制,和全方位的智囊團隊,幫助他制定完整的專輯宣傳推廣策略——這幾乎是一位頂級流量能夠得到的頂級配置了。
這種歌手和音樂包裝的流水線,與甲殼蟲樂隊自己作詞作曲、音樂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内心的原則,似乎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遠。
正因為現代流水線音樂的泛濫,即使是複古的甲殼蟲音樂的盜版,也猶如一股清流,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