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了《吹哨人》,國産力作!不得不佩服這部電影,劇情設置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反映的内涵深意正符合國家利益和大衆期待,很好的契合了現代經濟發展下的監督監察體系需要。
電影的結束也提出,國務院19年9月份也出台了鼓勵和保護“吹哨人”的相關文件,相信這部由雷佳音,湯唯,齊溪主演的電影,能夠吸引大衆,建立對吹哨人的深刻認知。
宏觀的影評不說了,今天想講講個人微觀上的“吹哨人”機制。
大型企業的發展需要吹哨人的監督,那麼我們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否也有吹哨人存在呢?
吹哨人是内部人員,能夠更加清晰的看到存在的問題,而且站在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舉報不好的事情,來保障大環境的長治久安。
那麼如何建立個人層面的吹哨人呢?
1-自己的内部人員。這個内部可以擴大到個人身邊的親朋好友,與你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個人。更包括你自己。
2-能夠發現你身上的不好的一面。有很多朋友,是酒肉類的,隻會同甘不能共苦的。他們不會在乎你身上的問題,隻要有好處,他們就靠近。那麼,剩下的人,隻有至親至愛了。更包括你自己。
3-願意正面告訴你。哪怕撕破臉,鬧翻天,他們發現問題願意提醒你。有這樣勇氣和責任的人不多,而且人的本性不喜歡反對意見,也會讓好心人退避三舍。留下的人估計隻有父母,愛人。更包括你自己。
現實中,我們自己的工作上的事,已經不和父母說了,不希望他們操心。生活中對愛人也是選擇性的說一說二,留下的八八九九都是自己在輾轉反側的夜裡決定。所以他們不會知道你的全部和你的内心。
綜上所述,能夠作為自己的吹哨人的人選,隻有你自己,也就是元認知。
需要靠自我的反省,複盤,去直面更多面的自己。要堅持讓内心的自己和表面的自己對話,堅持靈魂和肉體的适度分離。才能夠不自我迷失,破解“隻緣身在此山中”和“自己永遠是對的”的客觀迷霧及人性弱點。
你的人生中有吹哨人嗎?
你願意當自己的吹哨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