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公寓5》追到現在,不得不說相比以前幾部的追求笑點和娛樂,多了許多對現實生活的關照和呈現,尤其是22集《一出好戲》,可以說是直擊生活,讓“愛粉”們笑中有淚。
故事内容大緻是這樣的:咖喱醬參加配音大賽,本來有望奪冠,沒想到在最後關頭卻被對手狂黑,而且事情持續不斷發酵,就連幾個好友也未能幸免,全都上了黑榜,愛情公寓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
網絡暴力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為什麼它能夠一直持續不斷的爆發出強大的“殺傷力”卻是我們需要探讨的話題。
今天我們就讓我們跟着劇情一起,來管窺蠡測一下吧!
一個人的發洩是如何變成“一群人”的狂歡的
在《愛情公寓》裡,網絡暴力的起因隻是咖喱醬排名比競争對手賈小西靠前,于是賈小西就動用了網絡武器,讓自己的哥哥雇傭水軍開黑自己的對手。
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别有用心的發動群衆的力量開展對無辜之人的輿論傷害,甚至不給人辯駁的機會,連參與澄清的人都被拉入黑名單。手段如此惡劣,讓人不寒而栗。
而且,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網絡暴力是有組織、有“套路”的。

劇照
“網上黑人一般分成四個步驟:歪曲事實的陳述,激發群衆的恐慌和正義感,聳人聽聞的标題,扣政治不正确的帽子”。
“有個曾經坐過牢的“有錢”老爸、上學時作弊、大學老師身份、名牌包包……”看看咖喱醬和朋友們被黑的整個過程,你就能明白這些步驟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實施的了。
如果說當事人開黑是事出有因,那麼一衆吃瓜群衆在這個事件中又充當了什麼角色呢。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看到明顯和事實不符的視頻、照片,沒人在意,大家在乎的隻是這件事又有什麼新的“爆料”可以讓自己的大腦神經興奮幾分鐘。
更甚者,有些曾經的身邊人甚至是一面之緣之人也充當了“爆料者”,對自己知道的零星信息“添油加醋”。
“隻要我哥願意,可以讓網友天天過節”。你所看到的信息,隻是有人想讓你看到而已。

面對強大的輿論場“大衆沒有辨别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僞,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群體盲從意識很快淹沒個體的理性,個體一旦将自己歸入該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
“群衆從來就沒有渴望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拂袖而去,假如謬論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論。凡是能向他們供應幻覺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于是,一個熱點話題迅速在網絡“蹿紅”。
而一些群衆也并不是真的想看到真相,他們隻是追求内心的自我發洩和滿足而已。

劇照
就像劇中大力所說的“冬瓜、西瓜、南瓜,大部分網友隻在乎吃瓜,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同一個瓜”。
這正如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衆》中所說的“影響大衆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擴散和傳播的方式。
面對網絡暴力,我們該保持沉默還是智慧反擊
本來這隻是一個針對咖喱醬的網絡攻擊,但當看到一菲為咖喱醬澄清,這幫人又把一菲卷入這次輿論漩渦。最後,又演變成了集體的“淪陷”。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和輿論的壓力,如何應戰呢?
張偉勸咖喱醬放棄這次比賽的機會,你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
咖喱醬也照做了,選擇了去找敵人言和,表示自己願意退出比賽,但這似乎并沒有起到什麼特别大的作用。
面對“隻有2%的網絡謠言最後會被最終澄清”的情況,隻能智取了。
于是便有了“一出好戲”,幾個朋友合力施展演技“示弱求饒”,讓“施暴者”自露馬腳,賈小西的“假消息”被現場直播了,“作孽者”最終自食其果。
幸運的是,正如美嘉所說的“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次事件以愛情公寓的勝利告終。
遲到的正義是不是就能磨滅所有的傷害
但是這是真正的勝利嗎?我們來看看吧,聽聽吧。“這正義要是來得再早點就好了”一菲說。
咖喱醬失去了比賽的資格,呂子喬小夫妻倆的網店也受到了重創,張偉的律所的評級也降到了最低。

劇照
在這次事件裡,我們雖然看了“一出好戲”,但沒有人受到安慰,都是受害者,如果隻是物質的損失還好些,最怕的是精神的傷害。
輿論也許會随着大家對事件的關注度降低而逐漸降低熱度,但是被傷害者所受到的精神摧殘和心理創傷,就算時間過去再久,也無法治愈。

圖片來自網絡
記得前幾年看的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上市企業董事長秘書葉藍秋因為身患癌症,心灰意冷,在公交車上拒絕給一位大爺讓座,結果正巧被一位實習記者拍到并進行了惡意報道。很快,她就成為了人肉搜索的對象,集體讨伐葉藍秋的道德淪喪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最後她選擇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娛樂大衆的“網絡時代的“人肉”技術,卻也成為了一種殺人工具。”
如果說這隻是影視劇裡的橋段的話,那我們心中還能有所寬慰。但是,親愛的朋友們哪,現實的殘酷就在于“藝術源于生活”。
還記得“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嗎?在事件真相還未公布前,輿論一邊倒的追着女司機,網上各種開罵,仿佛自己就在事故現場,仿佛自己就是掌握司法資源的審判官。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最後卻“劇情反轉”——女司機是無辜被撞的人,被罵的女司機也成了受害者。雖然事情澄清了,可是面對網絡的讨伐,她所經曆的心裡傷害又該有誰承擔呢?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可是沒有一片雪花會出來道歉。”那些罵人的鍵盤俠們,又躲到哪裡去了呢?
這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都處在這“網”之中,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層出不窮的信息。有的人是為了博眼球而進行炒作,但是作為信息鍊最低端的無名吃瓜群衆往往被當作“槍手”和“炮灰”。
有的人純粹是好奇心在作怪或者是就像勒龐說得那樣“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抛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很多時候,很難有能力分辨出信息的真假。既然無志于做主導輿論發展的“領袖”,所以當我們發聲的時候,請考慮一下我們自己是否也受過某些輿論的傷害,我們是否能不做“一根稻草”“一片雪花”“星星之火”呢。
在真相還未到來的時候,沒有掌握到最精确的信息的時候,沉默也是對别人和自己最大的保護。
願我們都能遠離“輿論暴力”的傷害,心存善念,和諧上網,文明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