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是豆瓣評分很高的一部台灣電影,在朋友的瘋狂安利下,今天終于看完了。
沒錯,整部影片讓人非常壓抑,盡管它叫“陽光普照”,但完完全全是一部黑暗色調的影片,不論是劇情還是人設,甚至是一開始的色調,都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壓抑感。
太多的故事情節我不想去說,希望大家在沒有任何劇透的情況之下去體會這一部影片,但我仍想就“陽光”這一點來聊聊我們的人生。
我們常說“人要活的陽光一些”,所以我們追求外向,在人前落落大方;追求體貼,給周圍人無微的關照;追求獨立,能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最後我們可能會變成“别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異,行動敏捷,性格溫柔,獨立大方,并且成為所有人的标杆。
可這樣真的好嗎?
看起來是不錯的,但仔細想想,或者仔細觀察那些被立為标杆的孩子,是不是每個人都陽光呢?真的不一定。
你看起來的陽光其實是他們 用來保護自己的铠甲。
他們懂事一次就要事事懂事,他們努力一次就要一直努力,久而久之,人人都會以為這樣的懂事和努力是本性帶來的,是毫不費力的表現。但事實并不是這樣。
越是懂事越被嚴格的對待,不能出錯,不能任性,不能肆無忌憚。
就像影片裡的陳建豪,是被所有人喜歡的好學生、好孩子、好同學,卻仍想找一個黑暗的地方躲起來。總是幹壞事的弟弟卻能得到媽媽的寵愛,常常早出晚歸的自己卻從來沒有得到母親的重視。
連自殺都要把一切都整理的幹淨整潔,不給任何人添麻煩。可他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是不想暴露在陽光下的人,是自己用光灼傷自己的人,是沒法活的真實的人。
像影片裡說的:”太陽是最公平的。“每個人都能接受到太陽的恩惠,陽光普照萬物。
其實連黑暗也是陽光賦予的,沒有亮哪裡來的暗?沒有比較哪裡來的好壞善惡陽光黑暗?
萬物矛盾對立且相互依存,那些看似陽光而沒有被人重視過的人,可能内心對黑暗的追求也更大。他們需要在黑暗裡喘息,躲避刺眼的光芒,得到片刻的清涼。
所以當暴露在陽光下的一切多麼美好,隐藏在黑暗裡的就有多麼可悲。
而對于父母來說,對孩子的要求越高,越容易讓孩子陷入這種危險的境地。一味要求嚴格的父母是上進的父母,但卻不是合格的父母。真正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是真實關切孩子内心的父母。
當然這隻是我對這部影片感悟中的一小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這部電影,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