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唐(第38集觀後感)


初始看38集索然無味,隻是在劇情發展的關鍵時刻去回顧第八團的奮勇抵抗,甚至會有反感。盛唐國宴的奢華,上元燈會的炫麗,群臣畢至,激烈交鋒,萬民齊歡普天同慶,不得不說将劇情推向了一個高潮,也将我們的内心世界帶入到了那時的空前繁華。與此同時,卻将視角轉移到烽燧堡的戰事上,不免會有巨大的落差,我這淺薄的見識,也并沒有發現其中的玄機。直到第二天又回看了這部分,覺得也是直擊内心。


長安城歌舞升平的繁華,和邊關古堡凄涼慘痛的奮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羊肉烤的金黃酥脆,鮮果珍馐一應俱全,另一邊行軍糧袋空空如也,城牆之上滿是箭羽,看了不忍心痛,正所謂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殊不知,這大唐的太平正是靠着他們的鮮血鑄就。

戰場上的熱血撒的多,悲歌留下的也多,那些征戰半生的軍人,一直在苦苦維系着夢中的大唐,即使許久都沒有援軍,為唐而戰,不棄寸土這就是他們的信念,也是第八團所以被人牢記的原因。


有人說“多熬一天,就能多聽一天長安的故事”這是多麼赤誠的心啊,雖然他們沒去過長安,但對長安有着美好的憧憬,對大唐有着最熱切的家國情懷。蕭規說“要是這旗子倒了,你砍了我的頭,帶着我的眼睛回長安”,他是有着和聞無忌張小敬一樣熱血的兵,并不奢求苟且,像一個哨兵一樣守在烽燧堡的高地,看着荒原上的風雨,也看着生死之間的人性。他的眼睛就是這長安城裡最奪目的花燈,不比望樓落後,看明白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比如生死和情誼。不得不說龍波是個優秀的操盤手,為崔器擂過鼓,也為聞染痛過心,甚至為張督尉舍過命。


張小敬說“我可知這長安有好多不公平,但你千萬别講給我聽,我甯願相信老聞說的,兄弟們也甯願相信”。似乎長安已經是戍邊将士們的信仰,崇高無上不容玷污的信仰,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不時有着北漂的念想一樣,但第八團更純粹,不求功名利祿,隻是深深地敬仰。當然語句間也有視死如歸,包含着純潔夢想死去,比在心情抑郁着離去會更好受些。


長安最大的事就是上元燈節,長安人最會造花燈,所謂五具之燈九華,绮羅分錯,滿城花燈亮起之時,初爍空谷,漫若朝炬,百裡皆見光明而奪月色。所有戍邊陣亡的人,名字都會在花燈之上,從正月十四夜,一直燃到正月十七早上,長安百萬衆,莫不靜香觀看。這些大衆不會知道,這份安逸祥和裡也有着許多人的期盼,那些挂在燈上的名字幻化成天上的星星,遠遠的凝視着他們用生命守護過的安甯。他們也是平凡人,同樣希望看到燈火璀璨的上元節,但這終究化作了生命中的一個夢,夢也好,少了現實中的諸多參雜與不堪。而這一夜的長安,這一夜的大唐,還不終究是大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