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的下午,武俠小說泰鬥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4歲。其實早前一直有很多關于他去世的謠言,但之後都不攻自破。于是這次消息一出,很多人覺得又是謠言,可沒想到這次是真的,而且是老先生的兒子親口證實。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時間,許多人在朋友圈,微博等各大平台刷屏,悼念金庸,告别青春,紛紛感慨“90後已經開始失去了”,“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作為一個時代的神話,金庸被稱為“文壇聖俠”,是武俠小說作家界的“武林泰鬥”。
他的諸多經典作品如《鹿鼎記》、《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深受幾代人的喜愛,可以說“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十四個字不僅串聯起他的十四部作品,同時也串聯着我們的青春,那場有關韶華時光恣意江湖的武俠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這麼多天裡,喬姐就想說些什麼,來表達對老先生的不舍和懷念。但卻一直下不去筆,思緒萬千,腦袋發昏,仿佛失去什麼但又說不出,心一下被抽空了。
如鲠在喉,欲說還休。
最早對金庸的作品有印象其實并不是通過看紙質書,而是通過看電視。那一年全國各大衛視都在播TVB拍攝制作的83版《射雕英雄傳》。某一天無意間看到黃蓉瞞着她爹黃藥師,進入禁閉室發現她親生母親這一場景便瞬間被吸引了,興緻高漲地追完全劇。之後又是《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碧血劍》等電視電影的高頻轟炸,讓我深深愛上它們的同時記住了金庸這個名字。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字功底令我折服,他筆下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性格各異的人物令我喜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縱觀他的所有作品,之所以會如此動人,如此令人着迷,其實并不是那一個又一個曲折離奇,光怪陸離的故事本身,也不是各種行雲流水,精彩絕倫的武打招式,而是故事中的人。
而他們如此動人,如此使人着迷,也隻不過緣于一個[情]字和一個[義]字。情義二字貫穿了他所有的作品。
關乎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愛情一直是文學、影視、音樂讴歌的主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芸芸衆生,萬般苦楚皆逃不出一個“情”字,金庸筆下的癡男怨女們更是将這一字演繹的蕩氣回腸,至死不渝。而所有愛與情雖異曲同工,卻有着不同層次,不同境界。
一、愛而不得,為情瘋魔--李莫愁

圖片發自簡書App
《神雕俠侶》中李莫愁一出場就是一個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女魔頭,冰魄銀針、五毒神掌人見人怕,人見人恨。可是随着劇情的發展與深入,你會了解她如今的瘋魔其實是被情所傷。她愛的男人陸展元背叛了她,見異思遷愛上了何沅君,令她身心大受打擊,因愛成恨。為報負愛之仇,她将陸家滅門,甚至連一些和何沅君的姓名有關的人也照殺無誤。她一生愛的徹底也恨得徹底,既可恨又可悲。最後于絕情谷身中情花之毒,在被武氏父子、程英、陸無雙等人圍攻下,最終葬身于火海之中。
二、愛而不得,低入塵埃--遊坦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是聚賢山莊的少主,原本出生不錯,父親在江湖上地位不小,奈何當時年少的他不學無術,不思長進。直到後來喬峰奪去其父圓盾緻其父自殺,而後家破人亡,于是他恨喬峰,将報仇雪恨作為一生終極目标。可沒想到在複仇過程中他遇見了阿紫,從此一見誤終生。第一眼見到她,他便情根深種,忘了報仇,忘了名利,一心隻想圍繞在她身邊,隻希望她能看她一眼。
即使阿紫對他百般虐待折磨,燒紅的鐵面具套頭他不怨,懷有劇毒的毒蟲蛇蠍讓他嘗他不惱,他臣服在她的石榴裙下,甘願做一個她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玩物。阿紫的眼睛瞎了,他化名莊聚賢,做她的醜大哥,悉心照料她,無微不至,後來還把眼睛給了她,無它,隻為她能重見光明。
然而,阿紫她并不領情,挖出雙眼,丢下一句:“我欠你的,我都還給你!”然後抱着她深愛的姐夫喬峰縱身一躍,跳下萬丈懸崖。遊坦之見狀,悲痛欲絕,萬念俱灰,也跟着縱身一躍,生不同衾,但願死能同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的愛炙熱且卑微,低入塵埃卻始終等不來開花結果。小時候看着他對阿紫的愛覺得他咎由自取,明明有很多機會可以實現逆襲,可他卻生生錯過,一頭紮進愛的漩渦,而愛的還是一個心狠手辣,蛇蠍心腸的女人。長大後才明白,他的不由自主,他的一往而深。愛就一個字,但幾千年來有多少人能參透,所謂英雄氣短也大抵如此。
三、愛而不得,因愛成癡

圖片發自簡書App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隻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16歲時的郭襄自從在風陵渡遇見楊過以後,便一見傾心。可她知道楊過與小龍女情比金堅,于是将這份愛慕之心藏進心中。楊過與小龍女歸隐後,對楊過念念不忘的郭襄18歲那年離家遊曆,四處尋找楊過的蹤迹。襄陽城破時,家人全部殉難,隻有她成功逃離。她一直四處遊曆尋找楊過的下落,卻一生追尋愛人無果。40歲徹底頓悟,出家為尼,創立了後世赫赫有名的峨眉派。
為了尋找心上人的下落,她甯終生不嫁,“縱有弱水三千,吾獨取這一瓢”,她的愛不可謂不癡。
關乎義
“義”是自古就是中國俠士之魂,這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之魂,是金庸小說最富人文精神的另一個方面。金庸武俠小說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這個“義”字。
《史記·遊俠列傳》的作者司馬遷,十分看重俠士的“義”。他曾用這樣的話來概括遊俠精神:“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生性單純剛直,重孝義、宅心仁厚,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當初頑劣不堪,幾乎誤入迷途的楊過也在他的影響下懸崖勒馬,走上正道,成為人人稱頌的神雕大俠。
鎮守襄陽城時,楊過曾問過郭靖什麼是俠之大者,他這麼回答。

圖片發自簡書App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而事實上他也确實這般言行如一,即使犧牲性命他也要守住襄陽城。隻可惜,蒙古實在太兇悍,襄陽城破,郭靖夫妻二人雙雙殉國。
二、心懷天下,怎奈忠義難兩全--喬峰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作家倪匡曾說過:“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極多,但若論意氣之豪邁,行筆之光明,胸襟之開闊,唯有喬峰。”著名主持人孟非也說:“金庸先生筆下幾乎沒有缺點的英雄,喬峰是唯一一個。”
他生在大遼,長在大宋,身上流着契丹人的血。這樣一位英雄蓋世的大俠,雁門關的懸崖邊上,面對自己真正的國家大遼和哺育他長大的大宋,他困惑,他痛苦,不知如何才能消解這場戰事。最後,他逼迫大遼王發下誓言“有生之年不再踏入中原一步,不攻打大宋”後,折箭自戕。最終換來宋遼兩國的和平,而一代英雄就此命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喬峰之死,是金庸小說中最為悲壯的一幕,也是将“俠”的蘊義,闡釋到極緻的時刻。
很多人說金庸的離世也讓那場快意恩仇的江湖夢碎了,喬姐不這麼認為,隻要你心中還有憧憬,那夢就不會碎,做夢的是你,如果你還願意。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金庸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别了,老先生,您不用擔心,您是偉大的築夢大師,已造好了這瑰麗璀璨的江湖夢境,人隻要還會做夢就一定會進入您的夢境。這些優秀作品日後一定會有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