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勒妮,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呢?你在準備愛一個人”這是法國電影《刺猬的優雅》的結束語,是那個在11歲就預備自殺的女孩帕落瑪在電影中的最後一段獨白,勒妮死了,就這樣突然的,當我們以為一切都要變好的時候,勒妮和小津格朗馬上就要迎來自己的春天的時候,命運對勒妮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起初的我不知為什麼讓勒妮死去,後來聽到帕落瑪的這段獨白,我才明白,這是生命對生命的救贖。

      帕落瑪,11歲,是一位性格孤僻,但卻有敏銳觀察力的有錢人家的女孩,住在巴黎一家有錢人的公寓,影片最開始就是帕落瑪對攝像機的獨白:“我叫帕落瑪,11歲,住在巴黎歐仁-曼努埃爾街一個有錢人的公寓,父母都是有錢人,全家都是有錢人,我姐姐和我也是未來的有錢人,盡管我有如此的運氣,如此的有錢,可我早就知道,在這個世界裡,人的一生就如同在魚缸裡,大人們像窗戶上的蒼蠅用一生在魚缸裡撞來撞去,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日子我受不了,我決定再過165天,6月16日就是這個學期末,在那一天,我12歲生日那一天,我去自殺。”,這樣的台詞聽來是難受的,内心是會深深觸動的,家境不太好的我是羨慕有錢人的,我不明白一個才11歲,家境優渥的孩子怎麼會想自殺呢,我傳統的認為帕落瑪可能沒有溫暖的父愛母愛等原生家庭的各種問題,才會令她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到後面才明白,帕落瑪太聰明了,她的眼睛看到了本不該在這個年紀看到的本質,她的内心已經超越了11歲,她早早的發現了成人世界的生存規則,她發現了體面有禮的父親背地裡的粗鄙虛僞,發現了母親的墨守成規和老舊,發現了姐姐的妒忌和好勝,就像帕落瑪說的

:她靠毀滅别人來獲得優越感。還有周圍有錢人自诩的傲慢與高貴,帕洛瑪發現的生命的是如此的荒誕不經。人啊,總是這樣虛僞懦弱,但生命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就有它難能可貴的東西。勒妮就是那樣的生命和靈魂。

    勒妮,一個身材臃腫的中年發福女人,獨自一人居住,是這個有錢人公寓的看門人,收信人,清潔人,卻唯獨不是這裡的主人,而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底層的小人物。她性情冷漠,待人冷淡卻得體有禮,她有着自己的世界就像帕洛瑪說的她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藏身之處,在那扇小小的門背後放着的排排書籍就是勒妮的世界和優雅,她沒有接受過那些有錢人的所謂的高等教育,但她卻從未放棄生命升華的權利,她讀書,讀各種書,她不需要接受他人的肯定或是證明自己,她不起眼,在這個全是有錢人的公寓,沒有人會注意一個看門人的樣子和窮人的死活。所以她像個刺猬般藏起了自己,藏起了自己的優雅和修養,因為沒有人會注意。直到小津格郎的出現,刺猬才開始顯露自己的優雅,我才明白為何是《刺猬的優雅》。“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安娜·卡列尼娜》讓勒妮和小津格郎邂逅,影片開始慢慢到達高潮。

    小津格朗是新搬進公寓的有錢人,但他沒有有錢人身上的高傲,他尊重每一個人,正是他身上的儒雅氣質和内在的修養,讓他剛搬進公寓就接下了勒妮的話,才會說出“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發現了勒妮的特别,也開始了好奇,小津格朗開始邀請勒妮共進晚餐,影片中小津格朗一共邀請勒妮二次共進晚餐,一次看錄像帶,本以為劇情便會以二人漸漸認識敞開心扉勇敢面對自己的感情發展,但是最先真正認識勒妮的是帕洛瑪,一切都是注定的。而或許這就是悲劇所産生的美感,它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它像雪地裡開出的花凜烈中帶着一絲幽香,形成一種不可複制的美,直達人的内心。勒妮最終是以自己的靈魂和生命讓帕洛瑪重新認識了生命,帕洛瑪在勒妮身上看到了人的可貴與善良,但這時的她還有沒動搖自殺的想法,隻有勒妮死去,這場生命的救贖才算圓滿,帕洛瑪才會重新定義生命與人生,帕洛瑪才會有生活的勇氣和激情。人這一生确實是在魚缸裡像蒼蠅般撞來撞去做徒勞的掙紮,但是就像那條被帕洛瑪倒掉的金魚,它最終還是憑借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路遇到了善良的勒妮。

      我們總是以金錢和地位去定義人生,去定義自己和他人,但卻忘了我們的生命中有許多勒妮這樣的人,有許多我們從未真正見過的人值得我們去發現,生命與人生才顯得如此可貴,我們才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生活本就是向死而生。我們仰望生命的高貴純潔同時接受生命的荒誕不經。隻有如此,在死亡的那一刻,無論什麼年齡,我們在做什麼,我們都是優雅幸福的。我想勒妮那一刻是幸福的,因為她正在準備愛一個和她一般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