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網咯

2020年春節由于武漢肺炎疫情控制,在家蝸居已經第十天了,看了很多部電影,受疫情影響,我看了幾部韓國的災難片,其中有《釜山行》、《摩天樓》和《流感》。

這幾部片在人類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時,除了驚恐奔跑和喊叫之外,影片也有代表性的羅列了幾種常見的性格特征:

1、利己主義者

《釜山行》、《摩天樓》和《流感》都出現了一類明顯的“反派”人物,那就是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生命,而枉顧他人的性命。如《釜山行》中的西裝社長,為了自己所在車廂的安全,而慫恿大家堅決不給其他車廂的人開車門;《摩天樓》中的西裝室長,為了自己先過“玻璃天橋”而将擋在前面的孕婦無情推開;還有《流感》中的壯漢大叔馬錫東(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把他人當盾牌,并試圖将有流感抗體的小女孩占為己有。

 總結到這裡發現,這三個人除了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他們都有很強的号召力,能讓大多數人站在自己這一邊,看來他們掌握了大多數人的心理,大家都怕死,大家都想活,這種求生心理和從衆心理,讓大家都很輕易的站到他們一邊。

2、血緣主義者

有利己主義者便有了英雄主義者,《釜山行》中的男主西裝爸爸,孕婦準媽媽準爸爸;《摩天樓》中的男主西裝爸爸,準後媽-孫藝珍;《流感》中的女主媽媽,準後爸-男主消防員;總結到這裡發現,所謂的英雄主義者,都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首先是排除萬難的拯救自己的孩子,然後是千方百計的拯救自己的愛人,最後是順道拯救了其他所有人。

除了《釜山行》男主爸爸發現自己已感染自殺,其他兩部片,男女主都通過強大的智慧和身體素質保護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身邊的一些人。而自始至終,這類英雄主義者都是少數人,并且是一開始不被信任不被理解甚至要抛棄的一類人。他們因為有自己強大的愛的動力和激發了身體的潛能,激發了智慧的潛能,而拯救了自己的下一代。這麼說來,血緣真的是太強大的動力了。這麼說來,這類人不能算是純粹的英雄主義者,因為他們初衷不是拯救全人類,而是為了拯救自己的血緣。那麼,這三部電影裡有真正的英雄主義者麼?

3、英雄主義者

《摩天樓》中的消防隊長,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妻兒,他是為了救人,他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為了拯救更多的人,所以他義無反顧的沖進摩天大樓救人并且最後自己引爆了爆炸系統,壯烈犧牲,才能将損失降低到了最小。《流感》中的男主消防員也算!他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他說自己是一位救人的救助者,所以在他救出女主和她女兒時,他也是義無反顧的去救其他的感染者,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危。

總結這兩位英雄主義,他們兩位都有很強的身份感,他們都是消防員,他們都背負着拯救生命的使命,所以身份認同感很重要。社會賦予的身份很重要,這會讓你充滿動力,并且義無反顧。

我在反思,平時工作很累很忙的時候,回到家我都會給兒子讀繪本,陪伴寫作業,整個春節在家大把的時間,我卻很少這麼做了,我發現我缺乏一種動力了,我缺乏認同感了,我缺乏一種身份了,不是自己賦予的身份,而是這個社會賦予我的身份。

4、從衆主義者

除了以上三種典型的人物性格之外,其他貌似都是從衆主義者,《釜山行》看到有喪屍便是大喊大叫甚至都跑不動隻能等着被咬的人;《摩天樓》中看到有大火便一擁而上等着坐電梯喪失了理智而墜梯的人;《流感》看到了咳嗽吐血便一哄而散尖叫不斷而東奔西跑的人;他們中大部分人會跟随了利己主義者,個别人會跟随了血緣主義者,個别人會跟随了英雄主義者,但是隻有血緣主義者和英雄主義者會拯救他們。《釜山行》的孕婦媽媽拯救了小女孩,《摩天樓》中的孕婦媽媽拯救了電梯裡的一對情侶。這些身份的設定如此相似,有了血緣的認知,他們對生命更加的敬畏和憐憫。而第一類的利己主義者呢?最後都是因為搞個人戰鬥,沒有團隊配合,而都死翹翹了。看來,災難面前,團隊作戰還是很有必要的

5、政客主義者

在災難面前,怎麼少得了國家的主宰,政客們呢?《釜山行》有兩次政府放棄列車所有人員的痕迹,一次是中途停站下車,說好了這裡的是安全的,有部隊人員接應,可是接應他們的是已被感染的喪屍部隊,他們通過奔跑和互助重新上了列車前往釜山;一次是到達釜山後,整輛列車隻有孕婦媽媽和小女孩兩個幸存者,可是他們面對的是部隊的槍口,因為部隊得到的命令是:射殺。幸好小女孩唱歌才讓部隊相信,他們确實沒有被感染而被拯救下來了。(也有影評說另一個結局是射殺了)。《摩天樓》中,政客們為了不讓摩天樓倒塌讓整個城市受損,也是下達了爆破的命令,不顧樓裡的幸存人員。《流感》更嚴重,政客們開始焚燒已經感染的人群,并且射殺暴亂者。他們的目标隻有一個:保護更多的人不被感染。甯可犧牲一座城市的人。他們需要對整個國家負責,乃至對整個世界負責。

6、理想主義者

當然,政客的對立面還有一類理想主義者,《流感》中的韓國總統,他堅信感染人群中那個小女孩有抗體了,他相信能挽救他的國民,他堅決的與美國交涉,并下達了導彈幹預的命令,才免遭屠城(不得不說,掌握軍權太有話語權了);《摩天樓》中消防隊的領導,也是相信自己的得力幹将消防隊長能帶他們回來,而與政府做着頑強的抵抗和争取最後的時間。這類一邊與政府博弈,一邊挽救民衆的理想主義者确實不多呀,多培養幾個。

掌握了這幾類性格之後,再編寫一部災難片貌似也不是什麼難事了,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韓國小型災難片《隧道》。超級坍塌的隧道裡隻埋了一個人,利己主義者不想再挖隧道救人了,因為她的兒子在挖隧道中犧牲了。政客主義者們立刻擴大這個消息,不想再有人犧牲了,也是準備爆破重新開辟一條新路出來,從衆主義者們隻是希望能多套取點新聞維護自己的飯碗和新聞熱度,唯一的血緣主義者,也就是被埋的男主的媳婦,在巨大的輿論和政府壓力下也被迫放棄了營救。

還好,還有一類英雄主義者,哇,居然又是消防員,又是消防隊長,他堅持不放棄的挖隧道,二次坍塌失敗後,不顧政府和上級的阻攔,又各種想辦法又儀器探測,最終營救了男主。他有光榮的使命感,他是救人的,他用各種辦法證明這個人還活着,還可以營救,甚至不顧及自己生命危險。

《隧道》這部片裡,男主也是英雄主義者,原來除了他以外,其實隧道還埋着另一個女孩,他把珍貴的水給這個女孩,還有她的狗,這個女孩最終死亡了,他也是最後通過這個女孩的車發出鳴笛聲最終被營救的。

所以,規律再次證明,團隊協作,才是活着的唯一出路。

可是這六類人終究會存在的,會有利己者,會有英雄,會有理想者,會有從衆者,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當災難再一次将臨時,他們還是會有相同的命運,所以是真的,性格,決定自己的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