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月是屬于春天的節日,人們的踏青自然是表現青春活力的一面,而在這個關節電影市場上出現衆多青春文藝片,自然也是為人們體現青春活力的又一面了。君不見,近期上映的《過春天》就是為數不多的佼佼者,其将文藝青春糅合寫實犯罪的風格,獨樹一幟地體現了一種略有殘酷青春意味的青春片。

《過春天》是由白雪執導,田壯壯監制的劇情電影,由黃堯、孫陽、湯加文、倪虹潔、江美儀、廖啟智、焦剛主演。故事講述的是一個16歲單非家庭女孩“佩佩”,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一邊有身份,一邊有生活。為了和閨蜜的約定,為了自己的存在感,為了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沖動被點燃。“水客”成為了她的另一個身份,一段頗有“冒險”感的青春故事就此開始。故事結尾是略有殘酷青春但又溫馨的,主人公佩佩和閨蜜因為男友一事而展開了撕逼,導緻友誼破裂,從而約定去日本旅遊之旅而泡湯了。而另一方面,佩佩出于為了賺錢買機票與閨蜜去日本,而铤而走險做了水客,但在水客的深潭裡她成為了一個犯罪人。結果她身處的水客們都被警察給抓了,而16歲的她也要保釋候審。雖然如此的結局難為是有點殘酷和傷感,但導演的出色在于故事的結尾讓佩佩和母親依舊繼續好好生活下去,如此作為一個溫柔的結尾,是對青春的另一種最寫實最真實最正常的诠釋了。

該片雖然是中國導演白雪的處女作,但由于她不僅是從北京電影學院科班出身,還擁有藝術碩士身份,自然此片的電影的藝術程度高是自然的了,使得觀衆覺得這不是處女作,而是一部相當成熟之作。首先從此片的選角上和視聽藝術的造詣來說,就是上乘之作。你比如說選角上,導演雖然是内地的,但為了結合香港特色,請了香港老戲骨廖啟智、江美儀,還有港青孫陽、湯加文等加盟,另外也結合内地的實際情況,請了佛山的黃曉,以及内地的實力演員焦剛和倪虹潔加盟,于是該一衆“戲精”級别演員驚豔演繹,就顯得渾然天成,使得電影增色無數。其中當如演繹佩佩父親的廖啟智尤為佳,他在影片中将一個父親對女兒和生活的無奈唏噓感演繹得相當飽滿,其中那個他獨自在餐廳外抽悶煙,與餐廳在吃東西的失落的女兒佩佩形成的同樣無奈失落的情感都一起呈現在餐廳的透明玻璃上,這樣演員的情感基調不但飽滿,而這樣的鏡頭設置都是顯露出了導演學院派主創的紮實功底。另外自然扮演水客頭目的江美儀,她也将一個時而友善時而機心重甚至有點邪惡的女頭目形象也都無遺地演繹出了。

另外,在視聽藝術效果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的,由于故事是出于女主單非家庭背景,自然人物都是要在深港兩地穿梭,于是普通話、粵語都得不斷切換,如此的不同語言的調度十分符合中國的特色社會,也十分體現了電影真實和寫實的一面,另外無論從叙事、打光調度、紀錄片式攝影、配樂、剪輯等方面,都十分展現了一部文藝氣質和現實力量兼具的片子,而且導演還很好地保持了克制,在成本和題材都非常受限的前提下做到了最好。其中尤為一提是,觀影中,一些需要反映主人公佩佩那種緊張恐懼或者興奮的情緒反應時,鏡頭都會出現定格的情況,如此增加了觀衆的爽感,和現場的氣氛感。此外還有故事中重要環節所出現的音樂品味也是美妙的,電子樂完全襯托出了暗潮洶湧的感覺,十分符合青春少女的起伏幼嫩的心理狀态。

最後,從電影的深層文本來說,這種将文藝青春糅合寫實犯罪的題材是這類青春片的硬核之所在。片中呈現出我們需要關注的兩個群體,一個是水客們的犯罪群體,還有一種群體就是以主人公佩佩為代表的跨境學童群體,這都是活生生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過春天”名字表面上是十分有詩意,其實是一句“水客”之間的黑話,意為“順利過海關過境”。片名用這個三個字有一語雙關的作用,一為關注體現跨境學童佩佩穿梭港深兩地的生活狀态和青春經曆,二為寫實地揭露水客們作案的一下犯罪細節。在體現水客方面,其中一個鏡頭是十分突出和具有代表性,那就是主人公佩佩與電影男主角阿豪一起互相在往身上粘綁蘋果手機意圖過關的情節,是十分起到效果的,一方面體現了水客的狡猾又僥幸的作案心理狀态,另外一方面給觀衆将男女主角身體接觸的那種青春荷爾蒙的情愫也展現無遺,這也是克制有度地呈現出來的,這是一種最高超的反映青春期害羞懵懂情感的拍攝方式。

該電影中,尤為側重表達的是跨境學童群體的身份邊緣化的焦慮,沒有認同感的生存狀态。導演借助主人公佩佩的經曆,在影片不但大量出現了佩佩在大陸日常的生活化的超現實的情景,以及她在香港隻有讀書,連找香港的父親(因為父親在香港也有一頭家)也是覺得是外人,于是如此種種在某種程度上都具現化了佩佩内心割裂的身份認同。主人公佩佩作為一個單非的跨境學童,而在這個中國社會中,存在這麼一個特殊的跨境學童群體,他們的青春和生活是尤為值得大家去關注的。導演也很有社會責任心地拍出一個港味濃郁、描寫被夾在港陸中間尴尬地帶的迷茫跨境學童少女的成長故事,并且結合走私Iphone接地氣題材與青春片類型交融,自然是顯得十分清新又寫實新鮮。而最重要的是,據深圳邊檢部門的統計,2017年往返深港兩地的跨境學童高達三萬,而随着2013年“雙非”在香港生子政策暫停,跨境學童很可能在不遠的未來成為曆史。至于跨境學童以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暫且可以先不讨論,但有了這麼一部寫實又青春的電影《過春天》的存在,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因為此片就是一部關于跨境學童為題材的社會寫實電影。無可口非,這是一部反映生活,反映中國形形色色社會的一部出色青春電影。

導演白雪拍青春片高超的地方在于,她不同于其他如過于甜蜜,或者過于狗血和殘酷的青春片,她要拍的是一種有強烈生活質感的和對社會議題有适度觸碰的現實主義的作品,這部《過春天》無疑就是她有力的代表作了。此片因為具有清新文藝元素還有于水客犯罪元素的混搭風格,使得口碑極佳。在導演或者我們大衆看來,所謂的青春和青春片,都不能拍得過于故弄玄虛,要拍得有真實感和社會寫實感為好,正如此片最終要表達的那樣:青春是總得經曆那些疼痛,失落,無奈和彷徨的,随着時間和生活的流淌,都是會變得溫柔和淡雅以及逝去的,我們對青春做好的負責就是好好繼續平淡生活。就像影片結尾那樣,雖然主人公經曆友盡的痛苦,經過水客犯罪的殘酷,但都是過去式,她依然樂觀,繼續與媽媽好好生活,當佩佩帶媽媽來到當年阿豪帶自己來過的香港山頂時,看到香港全景時,媽媽感慨道:“這就是香港啊!“這句歎息包含着多少的她與女兒的情緒和往事啊,但那都是過去了,重要的是她們母女依然有着一種繼續好好生活下去的生活态度。而彼時此刻香港的天空也飄起了佩佩一直想看的雪,如此喜劇般的收尾,無疑是青春溫馨的收場,給予人們一種青春的活力和積極的力量。

青春片像《過春天》這樣拍,既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現實主義的寫實色彩,也有青春應有的痛楚、活力和溫情和積極的情感,那就委實是挺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