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英雄?有這麼一句定義非常的觸動我,英雄就一句話,人們需要的人就是英雄。

以此标準,我們一起來看看張藝謀第一部商業電影,也是中國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國産片《英雄》中最為主要的4個人,秦王(陳道明飾)、無名(李連傑飾)、殘劍(梁朝偉飾)和飛雪(張曼玉飾),他們以哪個角度上來看是英雄,他們從哪個角度上來看是被人所需要的。

...

秦王,在《英雄》中他本該死兩次了。3年前殘劍、飛雪雙劍合璧大闖秦國宮殿,2人力戰秦國3000千勇士,殘劍博得了單挑秦王的機會,但是本該割喉秦王的殘劍卻僅僅是淺淺的在秦王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血痕。

如今無名與秦王不過相距10步,10步内無名不可能失手,他的殺人之劍10步内所向無敵,但他卻隻是用劍柄捅了秦王一下。

為何殘劍和無名都在大好的機會擺在自己面前時,選擇了放棄呢?因為秦王在他們心目中就是拯救蒼生于水火的英雄,隻有他才能夠将這個世界引領到一個新的時代。

即使有人說他是暴君,即使秦國的鐵騎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即使秦國的箭陣讓人聞風喪膽。但這個紛亂的世界已經給人民帶來了太多的苦難,連年的戰亂,民不聊生,這世界需要一個人來讓一切都走向大合,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王的出現是這個世界走向大合的關鍵一步。

...

所以他是無名和殘劍眼中的英雄,他是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的英雄。他不能死,他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是時代的趨勢,是曆史賦予他的使命。

無名作為一個從小被秦人所收養的趙人,《英雄》的整個故事都是因為無名的存在而得以呈現在觀衆面前。

他一手策劃了用長空、殘劍和飛雪的佩劍來刺殺秦王的計劃,他的計劃天衣無縫,他本可以完美的執行他的計劃。但到了最後一步,他卻反悔了。他之前刺殺秦王心中裝着的是趙人的天下,隻要秦王死了,秦軍攻趙的計劃就會得到延緩。

但當他反悔後,他心中擁有的就是整個蒼生的天下,秦滅六國實現大一統是大勢所趨,他不該成為那個逆流而生的人。

...

他最開始是飛雪的英雄,飛雪隻知道秦軍讓她家破國亡。她的心中隻有仇恨,3年前殘劍放棄刺殺秦王,飛雪就開始對殘劍冷暴力。所以當無名出現在她可殘劍面前的時候,她覺得3年前的遺憾終于還是有彌補的機會,蒼天終究還是待她不薄。連長空都信賴的人,他沒有理由不抱有期待。

最後無名成為了殘劍的英雄,成為了這世上所有蒼生的英雄。他讀懂了殘劍最後留給他的字,天下,也讀懂了這個世界,這個時代真正的走向和意義。有些事情不是他該阻止和破壞的,他需要做的是順應這個時代的大勢。

這就像每個人眼中的你,在不同的時間段,因為你所做的事情,因為你所處的心境不同了,你就不一樣了。

秦王說沒想到真正懂得寡人的居然是一個我素面平生,甚至差點殺了自己的刺客。殘劍多給了秦王兩條命,3年前他可以親手殺死秦王,但他放棄了,3年後,無名有着絕對的機會置秦王于死地,但殘劍為無名留下的那兩個字,天下,讓無名最終也放棄了刺殺秦王。

...

殘劍是這個時代的英雄,他精通字道,他的劍就如他的字,他所有的思想都包含在他的字中,他的劍中。他也用自己實際的行動來迎合這個時代,迎合這個世界的最終走向。

飛雪的思想和所作所為是一個正常的趙人會做的事情,也是每一個被秦國滅家亡國的人會做的事情,她從沒想過什麼大義,什麼天下,她隻是單純的覺得秦王毀了她所擁有的一切,所以秦王該死,也必須死。

她是這個時代芸芸衆生,除了秦國之外的六國黎民百姓眼中、心中的英雄,她的想法和境界或許沒那麼高,沒那麼豁達,但是卻那麼的實際。但她的願望自始至終也沒有達成,3年前如此,3年後還是如此,似乎也從側面說明了,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每一個風雨飄渺的人真的非常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

《英雄》是張藝謀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電影,這似乎也是張藝謀整個導演生涯的分水嶺。《英雄》之前張藝謀曾拍出過豆瓣9.3分的《活着》,大多數的電影都赢得了贊譽。《英雄》之後張藝謀拍砸的影片不少,4.7分的《三槍拍案驚奇》,4.9分的《長城》,5.7分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某種意義上的爛片似乎也将那個居高臨下的張藝謀一點一點的拉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