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一個朋友說《送你一朵小紅花》是“按着你的頭讓你哭”,那麼《心靈奇旅》就是按着你的頭給你灌毒雞湯。電影應該讓情節、人物和環境本身說話,台詞隻是畫龍點睛之筆,而不是架構一個龐大的靈魂構造場,然後卻用大段的台詞來傳達某種世界觀人生觀,看上去似乎金句滿滿讓人忍不住想拿個小本本記下來,但是放到片尾曲的時候再回顧,宛如看了一場披着虛構外衣的宣傳教育片。二十二的幾句漂亮話就讓喬伊的母親改變了看法,從而理解了兒子的音樂夢,母子倆長達n年的矛盾居然可以這麼輕易地就化解,要麼二十二曾經是個搞傳銷的,要麼就是誇大了言語的力量。在理發店裡,二十二借着喬伊的身體誇誇其談,周圍的人聽得如癡如醉,簡直就是一個小型毒雞湯會。如果語言真有這麼神奇,那麼真實世界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困惑、焦慮甚至是憂慮了,畢竟按照電影的邏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碗毒雞湯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碗。
其次,電影想傳達的世界觀和它的表達方式之間存在某種悖謬。主人公喬伊·高納在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在著名樂隊裡演奏鋼琴之後悟到真正支撐人活下去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溫暖點滴,而不是追逐内心所謂的最高目标。二十二在體驗了一天塵世生活之後點燃了生命的火花,燃起了重回此岸的渴望。從這兩個主角的經曆來看,影片似乎想告訴人們平平淡淡才是真。不過,高納是在達到了生命峰值(至少是他所認為的峰值)之後才幡然醒悟,二十二也是在明白了許多人間真相的基礎上才坦然地承認也許人世也并沒有那麼糟糕。換句話說,隻有絢爛過的人才有資格談平淡,否則就隻是甘于平庸的淺薄,并且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之嫌。若你連山頂都沒有去過,有什麼資格說山下的風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