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八年終于看了這個片子,還記得當初在電影院看見宣傳海報時,同班同學兼男閨蜜問我:看過了嗎?我嗤之以鼻回答:沒有,一看就是個爛片。他說:好像不是啊,柴桑說超好看。
注:①柴桑是日語系一神人,見多識廣。②那家影院,沒過幾年就關張了。
那時還不知道誰是阿米爾汗,也甚少接觸印度電影,更不知印度影片的中文譯名遭遇了多少“車禍現場”。盡管有靠譜的朋友推介,《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樣的片名還是讓我望而卻步,直至後來看了《摔跤吧,爸爸!》、《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些片子,才深信印度電影的創作水準。
還是要再吐槽一遍中文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整個故事和寶萊塢毫無關聯,三個“傻子”也沒有鬧,這比當初《肖生克的救贖》另一版譯名《刺激1995》還匪夷所思!直接翻成《三個傻子/蠢貨》就可以了呀,引進方負責譯名的人,腦回路可以上天了啊!
電影從表層看來抨擊了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宣揚了蘭喬不按常理出牌,不追求功利,并勇于對抗舊體制的精神,身邊人逐漸被他影響,這個人物形象越來越高大,盡管阿米爾汗和其他人站在一起,顯得好小隻。
影片的内核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自己”,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有個性,有記憶點,活得真實自我,不僅僅為自己而學,還要為自己而愛,為自己而活。但要明白一點,“做自己”不是隻有自己,特立獨行也要兼顧對社會有益。蘭喬用内在的強大帶朋友走出心的迷宮,教喜歡的女孩看透人性,最終成為所有人心中的“精神領袖”。
電影裡貫穿始終的一句話是“All is well”,那不是主角盲目樂觀的座右銘,而是一種不放棄自我的信念。引出這句話的另一句台詞不太起眼,卻是全片最打動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哄它。”是啊,不管是優秀的你,還是正處失意的你,都請真實地面對自己,用力地善待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