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不談論好壞,僅表達個人感受和觀點)

和《騎士》一樣,趙婷的影片叙事呈現碎片化、弱情節,她始終堅持的是對角色的關懷。這種角色的關懷在我看來就是細緻瑣碎的生活記錄,故事沒有情節的波動,更像是用淡淡的語氣談着一個無法與自己和解的人一路上的心境。故事放在現實的你我身上同樣也會如此,我倒不覺得影片有叙事的缺失和不足,反而更真實的體現了這種困境下人的真實生活和心态。内心的孤獨、遇到的人、離開的人、無法與自己和解的痛苦本身就是沒有故事情節可言的,無形又無處不在的憂傷和孤獨就是最好的體現。

影片中的場景幾乎全部選擇了美麗廣闊的自然風光,一路上的走走停停就是整部影片的情節。Fern因為波的離去而上路,因為她擔心自己不這樣,波就會被忘記,這片土地上就再也沒有波,也沒有了他們的回憶。Fern帶上了他們曾經生活的全部,把那些雜碎都安置在了她的家中——一輛破舊的RV。這是一輛并不寬敞舒适的RV,橫着安置在車裡的床讓Fern連腿都伸不直,每個夜晚隻能蜷縮在床上。寒冷的天氣裡,她隻能靠着一床又一床被子的疊加來取暖。車裡可以做飯,有一個小的工作台,這是她翻看和波回憶的地方。旁邊還有一個小櫃子,她向琳達示意着櫃門打開又可以作為一個置物的平台。Fern努力經營着這個家,即使它壞掉了,也不能丢棄。Fern一路上遇到的人都是善良的,這些人互相幫助着、支持着,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各自上路,他們也都在路上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式、實現了最後的念想。不同的是,Fern其實心裡很明白這樣的旅程非常艱難孤獨,她不得不工作去維持生計,每一個身邊的朋友都短暫相遇又離開。她點燃手中的煙火說着新年快樂的時候她就知道這注定是一趟孤旅。當她為了借錢修車去到妹妹家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已經與這個家格格不入了,她沒有辦法在這樣的房子裡這樣的床上睡覺,她感到不安與不适,她又返回去找Dave。在收到Swankie發來的視頻,聽到妹妹對她說的話,看到Dave一家之後,Fern終于講出心中的痛,終于釋懷了。這種輸出并沒有呈現出爆發的情緒和台詞,但是卻能感受她内心巨大的能量和解脫。趙婷着力于關注這樣的人和他們的内心世界,《騎士》也一樣。趙婷用最少的制作成本,拍着平常的故事,寫着最平靜真摯的感情。

就像《海邊的曼切斯特》、奧尼爾的《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還有姬赓作詞的《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他們都在告訴我們無限适用于未來的方法就是溫柔地與昨天和解。今天看到50歲的蘇敏姐的采訪視頻,她在這樣的年齡選擇了離開家庭獨自一人上路,去尋找自由和解脫,與自己和解,與丈夫和解。在被生活逼到絕境時作出的選擇不是沖動的選擇,也不是憤怒的選擇。自駕遊的一路上她遇見的人,看見的景色讓她變得平靜、溫暖,所以在最後她還能夠平靜的說如果她更包容一點,也許她的丈夫就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告訴旁人婚姻是美好的,隻是自己沒有過好。她說這樣的選擇和勇氣無關。确實,這和勇氣無關,隻是人在被生活逼到絕境的時候需要一個出口,他們才可以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得以釋懷,與自己和解,才能重新拾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Fern最後回到了和波開始的地方,做完最後的告别,放下一切,向前走去。

希望那些在承受痛苦、無法對過去釋懷的人都能夠找到一條幫助自己與昨天溫柔和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