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感# 周末看的《你好李煥英》。

去看之前,覺得會因為媽媽也曾是少女的付出犧牲啊,子欲養而親不待啊這樣的感同身受的愧疚大哭,網上還有講什麼給父親戴綠帽啊實現媽媽的心願啊,反正挺多樣闆可供想象的。但實際不是這個樣子,它不是《乘風破浪》,不是《降臨》,甚至也不同于它的小品原版。我覺得它講的更多的是如何接受親人的猝然離世,我都沒怎麼想到自己爸媽,眼淚全是為賈玲流的。

我在看電影前對賈玲家事的了解也僅限于她人打小就聰明争氣,但剛上大學,媽媽就意外離世了,她沒趕上最後一面。但就這麼一句話的了解,讓我在電影院裡挨了最深的刀。

電影才開場幾分鐘我竟然就開始哭,尤其是車禍那裡,感受到賈玲深深的自我責怪。因為稍有了解,就立即知道這個開頭的人設和事件,是故意構築的一套假的說辭。不隻是拉近和觀衆的心理距離吧,我感覺她對母親突然離世可能是完全無法接受,乃至于甯可把母親的離世歸咎于自己身上。電影曉玲甯肯世上沒有自己的選擇,可能不是從陳赫那句我媽沒生我就好了才開始的,是賈玲把賈曉靈設置成小loser的時候就開始了。

賈玲母親去得如此之早,叫她永遠失去了和母親分享未來人生的機會,她都還沒長成一個有能力的人呀。“如果我争點氣就好了”、“如果我沒出生就好了”,都是在幻想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左右命運,希望母親的離世能有一個可以責怪的對象,而不是一場自己無能為力的意外。

比愧疚痛苦更可怕的是空蕩蕩。她12歲就第一名進藝校,母親去世那會兒剛進了央戲,這還不夠争氣嗎?20歲能有多大成就、掙多大錢呢?她這麼聰明又可愛,怎麼可能沒讓她媽高興過呢?這些問題其實大概是母親死後的日子裡,賈玲對自己的反複折磨和拷問,住地下室北漂的時候、相聲之路走到頭的時候,每個困苦的時刻。

何況她媽媽的意外多少和貧苦有關,所以電影裡曉玲明知沈光臨并非良配,除了出身富貴之外簡直一無是處,但仍然努力撮合,希望她媽媽能逃脫早逝的厄運。母親離世不是賈玲一個人的痛苦,她家人尤其是她爸爸肯定更悲傷自責。這段相親奇遇和它的打破,不隻是想讓媽媽過更豐富的生活,它撫慰的也不隻是玲兒自己。我晚上找了原版小品看,電影真的拔高了很多。

比自我折磨更暴擊人心的是結尾不止反轉,它最後回歸了真實。賈玲完全明白這一切其實不是她能左右的,母親的離世也不是她的錯。她隻是歌詞裡路燈下的小姑娘,那一聲喊得讓人萬箭穿心。最後其實連心電圖歸零都沒有渲染強調,安靜的樹葉飄零,安靜的駕車兜風,賈玲沒讓任何東西分薄那份悲痛。那一聲威力如此之大,不斷在我腦海閃現,讓我在這半天裡流了七八次眼淚。

在真情實感面前,技巧不值一提。何況賈玲導演實際是有技巧的,而且有些很高級,所以她脫穎而出。奇技淫巧喧賓奪主,正是大制作們的失敗之處。沒想清楚電影是怎麼回事兒,就别yy自己是卡梅隆了吧。

賈玲也就吃了不叫諾蘭的虧,否則讨論該在數世界有幾層了。虛構的loser賈曉玲,一層;穿越的世界裡分了賈曉玲以為的單人穿越和實際上的雙人穿越,兩層;争氣地考上藝校、獲得成就、幻想給媽媽買皮衣和車的更符合真實情況的片尾賈玲,又一層……起碼也有四層世界。

李煥英這個電影真的看得很舒适,在滿座的情況下還能全場老少一同大笑和抽泣,上一次有這種體驗還得追溯到《摔跤吧爸爸》,真正是叫好又叫座。笑點是有些小品感,但又是緊緊圍繞着人物性格和時代特征建立起來的,并不突兀,讓人臉上挂着眼淚地笑出聲。但受觀衆年紀和地區因素各種影響吧,也不是每個包袱都響。作為一個親情片,淚點算是很克制了,它的沖擊來自于真情實感。全片我覺得隻有沈騰有一段略沉悶的劇情,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能這個水平,賈玲真了不起。希望賈玲大寶貝以後能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