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2分,入選了豆瓣top100榜單。

...

兄妹兩人吹泡泡玩耍

《小鞋子》雖然是1997年的老片子了,但如今,提到伊朗電影,人人都會說起這一部。《小鞋子》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這也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獲得此項殊榮。除此之外,影片還拿下了第23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獎的最佳外語片獎、最佳導演獎和觀衆票選最佳影片獎等諸多獎項。當時,這部電影還創下了伊朗票房的曆史新高,又一次肯定了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才華與實力。看過之後不禁感歎,難怪這部電影能獲得如此優異的成績,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故事圍繞着一對貧窮人家的兄妹和一雙鞋子展開,這兄妹倆以及這一家人經曆讓我更加深刻的去看待“生命”和“生活”。

不要總是抱怨生活不公,真的有人連鞋子都穿不起

電影一開頭,導演就給了一雙帶蝴蝶結的粉紅色小鞋子一個長長的特寫。那雙鞋已經很破舊了,補鞋匠把它拿在手上,又粘又縫,終于又變成了一雙能穿的鞋子了。9歲的阿裡幫妹妹薩拉取回補好的鞋子,用黑袋子裝好,還要到蔬果店買一些土豆回家,阿裡把鞋子放在蔬果店外面,自己到裡面挑土豆。不巧,小店門口正好路過了一個收廢品的老人,他以為那個黑色袋子裝的是不要的東西,就收走了。阿裡買完土豆,發現薩拉的鞋不見了,當時就無助地留下了眼淚。他知道家裡沒有錢給薩拉買新鞋。回家後,阿裡央求薩拉不要把丢鞋的事告訴父母,他會想辦法幫她找回鞋子。期間,兄妹倆靠穿同一雙鞋子上學。早晨,妹妹穿哥哥那雙又髒又舊還不合腳的球鞋去學校,下課後迅速跑回家,與在巷口等待的哥哥換鞋,這雙本來就很破舊的鞋在“過度工作”中變得更加破舊了……

...

補鞋匠在修理妹妹的鞋子

看看阿裡兄妹倆的境況,其實我們真的挺幸福的。至少不用小小年紀就承擔家中許多家務,不用和哥哥共用一雙鞋。我們生活在物質生活豐富、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什麼都不缺,但有些人還是經常抱怨生活不公平,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怨聲載道,甚至一蹶不振。我們要明白,沒有誰的生活從頭到尾都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要經曆自己人生的變化和起伏,有時候,上天讓你經曆苦楚是希望你因此學會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生命,用平常心對待生活。收起那些唉聲歎氣的口頭語,世界會以善意回報你。

所謂“共情能力”,就是換位思考

阿裡和薩拉就這樣共用一雙鞋子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天,薩拉突然發現有一個小女孩腳上穿的是她丢的那雙鞋子,她和哥哥決定去把鞋子要回來,他們走到小女孩家附近,發現女孩的爸爸是個盲人,日子過得也很貧苦,兄妹倆對視了一眼,從小女孩家附近離開了,他們心裡都知道,這雙鞋不會回來了。

...

兄妹倆決定不要鞋子了

看到這,我對這兄妹倆肅然起敬。他們的生活已經很辛苦了,爸爸工作收入微薄,媽媽身體虛弱不能工作,還有一個最小的妹妹需要照顧,房租交不起,買菜要賒賬,家中連給兄妹倆寫作業的桌椅都沒有……或許也正因為他們身處在苦難中,所以才有着超強的共情能力吧!

在我看來,共情能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可如果真的到了需要自己換位思考的時候,很多人是做不到的,能做的隻是本能的保護自己的利益。看到這有人會說“難道保護自己的利益是錯的嗎?”“我不應該保護自己的利益嗎?”當然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保護自己一定沒錯,但是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幫助一下别人也未嘗不可。這世界正是因為有了一些同理心強的人的存在,才減少了很多矛盾,也溫暖了一些人的心。

生命就是一場瘋狂的長跑

事情好像要發生轉機了,阿裡得知長跑比賽第三名可以獎勵一雙運動鞋。他很興奮,對薩拉說,自己一定可以得到鞋子。

比賽中,阿裡拼命奔跑,内心的信念支撐着他,他必須赢,赢了才可以讓妹妹有新鞋穿,後來阿裡的确赢了,是第一名。所有人都為他感到高興,但他自己卻哭了。因為第一名的獎品不是運動鞋。阿裡情緒很低沉,回家後,脫下那雙鞋底都爛掉了的鞋子,将腳放進了池塘裡。可愛的魚兒圍在阿裡的腳旁邊,仿佛在替他慶祝得了冠軍。阿裡不知道,也是在這一天,他們的爸爸其實已經給他們兄妹倆一人買了一雙新鞋子。

...

爸爸給兄妹二人都買了新鞋

生命本身似乎就是一場瘋狂的長跑。阿裡在賽場上拼命奔跑,是為了給妹妹赢一雙新球鞋;有的人拼命奔跑,是為了生存;有的人拼命奔跑,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拼命奔跑,是為了和最好的自己相遇。我們尊重每一個拼命奔跑的生命,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整部電影沒有拖沓的劇情,對事物的特寫或是某些場景的慢動作都設計的十分合理;沒有刻意制造起伏吸引眼球,每一個轉折的來臨都顯得特别順理成章。所以,有些東西大可不必過于追求華麗,簡單樸實的東西往往最有力量!

影片雖然是從貧困人群的生活狀态切入,但看完以後并不會覺得很沉重,停留在心間更多的是感動和溫暖。兄妹倆天真淳樸的笑臉讓我想到《小王子》裡面說的那句“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的确,每個大人都有過和他們一樣天真淳樸的笑臉。

現在的我們努力成長、努力堅強是希望自己的笑容永遠溫暖純淨,眼神永遠清澈明朗。這是一個“成熟的小孩兒”會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