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幾句廢話)
飲食男女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其中有很多很經典的地方。
我幾乎每年都會看一兩遍。
這個系列,隻說這個電影裡面的菜。
數了一下,這個電影出現了四十多個菜。
拉片真是個體力活。
重新看了兩遍,下載了小十部的片源,還現學和嘗試了不同的截圖和剪輯方式。然後開始一幀一幀找亮點。
要不是興趣使然,就果斷放棄去打德州了。
本來想一口氣把這些菜講完,但發現自己真是高估了自己。
打算能寫到哪就算哪好了。
以後(如果有以後的話)再慢慢補上。
(一)
隆重推薦三人組。
李安——要知道他出道之前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家庭婦男,有報道說飲食男女中的每一道菜他都會做。
林慧懿——該片的美食總監,李安找了好久的人物,在一次偶然的場合就遇上了,她還寫過一本書《飲食男女食譜》,但已經絕版,我托人去台灣找也沒找到,有一次在一個舊書網有人要賣,但我一看發帖時間已經過去7年了,電話打過去,空号,還有些怅然。。
施建發——台北廚神,一般美食場景才會有的特殊替身——替手,即鏡頭不給臉部,重點在手與食材的切磋上。阿發很瘦,做替身時候,不符合郎雄的身材,然後還被塞了碎棉花。

(二)
《飲食男女》這部電影圍繞着家宴叙事。
本篇說的是第一場,朱家家宴。
(三)
圍繞着這場家宴前後
主要是交代故事的背景,人物關系,并且開始展現劇情。
家宴的談話内容非常非常豐富。
-老朱與三個女兒“貌合神離”的疏離
-女兒之間的性格與糾結
還包括——要一口氣并行開啟四位主角情感線的野心。。
啊好像我又離題了,要克制。。
老朱一開始做菜的場景,把一個名廚的風範表現得淋漓盡緻。
看看刀功:
切魚

切墨魚,手指微曲,讓刀能斜30度左右,順着指背方向快速移動,發出美妙的哒哒聲

鴨胗,角度要更大一些,因為肉更厚,需要更大的力道

(彩蛋:墨魚和鴨胗一起做了一道菜,猜猜看這道菜是什麼?)
佐料,去辣椒籽

東坡肉

扣肉

蘿蔔先片,不用碼也很整齊,為切絲做準備

後切絲,展現了神一樣的刀法

雙刀流

再看油炸功夫
魚

扣肉


各位,有沒有口水直流!
電影中還重點介紹了其中三道大菜的做法。
這裡不一一截圖了。
截一些細節:
冰糖撒入五花肉,文火慢炖,冒着咕咚咕咚的熱氣

捏湯包

吹烤鴨

烤鴨後來是這個樣子

炒火爆雙脆-是不是很火爆,一定要重油,引火爆炒

而我最佩服的地方在于,他的并行任務能力,在有限時間内,通過合理的安排,把所有的菜都搞得井井有條。
然後,就是正餐擺盤(伴随着信基督的大姐飯前禱告,這組30秒的鏡頭超贊!)


來一張全的:

老朱又拿了一盤炸xx(右下角),第一場家宴裡上鏡頭的菜到此為止。
老朱背手進廚房,去查看本篇末尾提到的食物。

(四)
那麼,這個家宴擺上來哪些菜呢?
來來來,laokuang給你揭秘:
總共10個菜。


其中:
【涼拌海蜇】
【爆炒雙脆】
【幹貝芥(gai)菜心】
在中國所有的做菜方式中,涼菜與炒菜是最常見的,也是比較容易駕馭的。
這三個菜算家常菜系列,可能做得不如精緻,但一般人琢磨一下還是可以做出來的,不多介紹啦。
【炸響鈴】,油豆腐皮卷起各種依個人口味加入的餡料(比如我就必須吃肉沫),在油中翻滾片刻(電影中有這個做飯鏡頭哦),一種說法是炸的時候因為有縫隙,帶回響;一種說法是入口清脆,帶回響。因此叫炸響鈴。
【松鼠魚】,在飯店都吃過的吧。。這個最厲害的地方,是刀功、火候與調的汁都要恰到好處,要不然會變成倉鼠魚弱爆啦。。很難駕馭的一道菜。
【冰糖元寶】,一開始的鏡頭裡,這道菜的擺盤好像走油扣肉的擺盤,但是到桌子上,仔細看能看出來是肘子——沒錯,冰糖炒色,肘子紅燒。因為形狀像元寶(像嗎??)而得名。
有實力搞定這三個,就已經到了做飯厲害級别了。
而後面兩個,一般在家是吃不上的:
【菊花鍋】可以認為是一道精緻考究的涮火鍋。
根據古代那些雅緻或者腐酸文人的說法,鍋底隻能是白菊花——“蟹爪形,花心泛綠,其味苦中帶澀”。
主流說法認為屬于徽菜,有時候也叫四生鍋,就是至少四種生胚擺盤待燙。
【翅包雞】,這屬于某種絕活。不多介紹,談吃的名家唐魯孫曾經在《酸甜苦辣鹹》中這樣寫到:
“選用九斤黃的老母雞來拆背,雞皮比現在肉雞的皮柔韌厚實的多,所以拆離骨時能把雞翼雞腿也能完整無缺的褪下來,魚翅是用小荷包翅,排翅太長不容易處理,魚翅先用鮑魚火腿幹貝煨爛後,再塞入雞肚子裡,用細海帶絲當線,将缺口處逐一縫合,以免漏湯減味,另加上去過油的雞湯文火清蒸,約一小時上桌,一輪大月,潤氣蒸香,包孕精博,清醇味正,入口腴不膩人,韓紫老認為既好吃又好看,如果仍然叫它雞包翅,未免愧對佳肴,因為此菜登盤薦餐,圓潤瑩潔,恍如瓯捧素魄,于是合席同意,賜以"千裡婵娟"四個字”
有沒有一種一邊咽口水一邊膜拜的沖動?
但是因為會用到魚翅,所以這裡并不推薦大家去嘗試。本人反對一切魚翅食品與制品。因為我們的口腹之欲而傷害稀有生物,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五)
後來老朱接到老溫從飯店總廚打來的電話,
要去飯店救場,走之前還不忘記交代了一樣大概已經被觀衆忘記的吃的。
——蟹粉湯包。


至始至終,沒有人吃過那個湯包,湯包也沒上過桌。
大姐看着湯包,歎了口氣。

而這個蟹粉湯包,
還銜接了另一個重要人物,事情也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了起來。

這個家宴場景,幾乎是之前一父三女的日常,也把他們的關系和故事發生的背景一一點到。
而主線劇情,也随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