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代的發展,影視市場越來越火熱,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家對于文化産業的重視程度節節高升,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尤其是18年2月電影票房一舉打破世界單月最高紀錄100億,2018年度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609億,中國電影票房已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增長速度超百分子50%,目前行業進10年中最穩最快的高速發展行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法規,電影管理法第十七條:國家鼓勵企業、 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制電影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廣播制定。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先來說說電影分類:

電影分院線電影, 由廣電總局審核過頒發的拍攝許可證的正規電影,拍攝完成後要在各大影院公映的電影。

收益主要分為:票房收益,版權收益,電視收益,當然還有廣告收益,票房收益都是公開公正透明的,一般在貓眼專業版就能看到,版權收益是影片下院線之後在各大視頻網站、APP和電視台播放根據點擊量或是播放次數給我們分成相應收益,當然每部影片投資人參與的版權和票房收益所占百分比都是不同的。

網大電影就是網絡電影,隻在網上各大視頻網站或者APP上播放的電影。

網絡大電影一般投資規模比較小,幾十到幾百萬不等,當然回報也少,也是符合國家的政策法規。這個也經常需要募集資金,收益主要是根據電影的播放量,廣告等來獲取收益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一種模式是電影衆籌(想拍電影但是沒資金,向大衆發布集資,承諾給投資人多少收益,這種電影風險比較大,曾經有跑路事件,當然也有正規的)相比我司做的正規院線電影版權出讓更有保障,有實力的制片方,國内一流的發行方,規模大正規安全靠譜。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麼問題來了,有很多朋友問我,有實力拍電影為什麼還要招募投資人呢?這麼好的項目為什麼出讓版權讓我來參與呢?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天上掉餡餅剛好砸到我的事情。有這麼個想法非常能理解,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版權出讓是為了以投資帶動宣傳的模式宣傳電影,曝光這部電影,走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模式,跟票房挂鈎的,說白了就是不差你這幾萬,而是需要你的嘴巴,人脈!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什麼這麼說呢?打個比方,比如這部電影沒有版權出讓使大衆參與進來可能票房會達到5億,但是通過了版權出讓的模式讓更多人參與這部電影,知道這部電影就不一樣了,提高了電影的曝光度,如果你參與是不是會帶着身邊的朋友一起去看自己電影,帶着家人去看自己電影?同事?哥們?姐妹?或者發個微信,微博朋友圈宣傳這部電影,現在互聯網時代,經濟共享時代,每個人的微信得有一二百好友吧,一個朋友圈多厲害呀,通過這種方式可能票房就達到了10億,出品方和投資人都賺錢,互利互惠,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所謂的粉絲效應!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往壞處去說,降低了電影的風險,虧損可能性降低了, 就算票房沒有達到回本價位還有其他收益呀,網絡版權,電視收視,海外版權,虧能虧多少?賺了呢?成倍的利潤,有投資理念的你應該會算這個賬,比如近期星爺的《新喜劇之王》,在網絡上播放會員觀看6元,非會員觀看12元,截止現在已經1.6億有效播放次數,大佬們算賬!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電影是以票房為核心的新模式,現在一部電影不是一個人的電影,更不是出品方一家公司的電影,它有着成千上萬的參與者,有着幾億人的推廣團隊(單微信用戶就接近9億,萬能的朋友圈),有着各種各樣的推廣渠道和宣傳方式。但凡電影的參與者都将有責任和義務來宣傳這部電影,因為自己就是票房的直接受益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裡提示大家,無論屏幕對面的您是參與哪種模式的電影投資,一定要認準公司,一定要是對公賬戶,或者去公司面談簽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