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是2016年美國上映的一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2009年全美航空公司的一架空中巴士,在雙引擎失效的情況下迫降在了紐約市中心的一條河裡。
最近上映的《中國機長》同樣也是講述了一次空中事故。2018年四川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前擋風玻璃破裂,在機長沉着的控制下成功迫降。
這兩部片子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先來分析《薩利機長》。這部片子是以回憶的角度來講述這件事情的,薩利機長雖然帶着飛機成功迫降,并且救回了飛機上的所有乘客,但航空公司并不滿意,因為飛機沉進了河裡。航空調查組懷疑薩利機長有失職,他們認為機長有能力迫降到附近的機場。雖然人們對薩利機長稱頌不斷,薩利機長還是面對着被迫退休并且沒有退休金。
電影的大部分筆墨都用在了事後的一系列調查程序中,而不是講述迫降的過程。電影也沒有刻意的情緒烘托,也沒怎麼寫乘客墜機前的表現,許多乘客都是迫降以後才發現他們剛才的處境是多麼的驚險。雖然沒有太多的描寫,但觀衆任然能夠感受到當時的嚴峻形勢。
《中國機長》是按時間的順序寫故事的。從機長早上出門、上飛機、發現玻璃破碎、準備返航、驚險降落,将這次航班的飛行全過程展現給觀衆。從玻璃破碎開始,電影帶給觀衆緊張的氣氛,一部電影下來,觀衆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電影還專門寫到了機長女兒的生日、看望犧牲戰友的老兵、捧着親人骨灰的藏民,渲染出感人的氣氛。電影特别表現了乘客在緊急返航過程中的神态、動作描寫,将乘客的悲傷、恐懼、激動全部表現出來。這部電影可以歸類為動作片。
《中國機長》贊揚了機長意外面前的沉着冷靜。不足之處就是整部電影隻是流水式的寫了飛行的過程,沒有深層次的思考。而且英雄主義色彩太強烈,過于表現機長的偉大。還有關于飛行愛好者的情節太不真實,也沒必要插入這個情節。
《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的表現形式不同,着重點不一樣。但我認為《中國機長》在國産片中已經算是拍的非常好的。它富含真情實感,真實的還原了2018川航事件。通過面對險情時機長的表現,讓我們對中國民航更信任。《中國機長》的上映,讓國産電影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