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和母親完成了觀賞《小婦人》的電影之旅。

每位女孩,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大概都會讀《小婦人》、《簡愛》、《傲慢與偏見》吧,再長大一點,或許會讀波伏娃、伍爾夫、茨維塔耶娃等等。

于是,有了觀影結束後我和母親的碎碎念。

...

我:你覺得電影怎麼樣?

媽:我喜歡電影的場景,還有那個年代的衣服、房子、田園,那種活力而自由的氛圍,現在看不見了。

我:那是美國的那個時代,而且那是在康科德,是《梭羅日記》中的康科德。我記不起我們時代有過那種氛圍。

媽:有的,在我小時候,我喜歡穿碎花長裙,上身穿襯衫,下擺紮進裙子。我還記得在田園裡奔跑的感覺,走幾步路,就可以去鄰家串門。

...

我:你覺得電影劇情如何?我喜歡喬,但我不喜歡她在書裡寫的那個結局。你真的認為她最後和教授在一起了嗎?“傘下之戀”,也過于俗氣了吧。

媽:我不認為她現實中和教授在一起了,這應該是她對出版商的妥協吧。但我認為喬是靠熱情與沖動活着與行事的人,她是能主動感受愛的人,不需要别人去催促。如果她确認自己喜歡一個人,她是會追出去的。

我:我希望我能成為這樣的人。我一直希望我能感覺到,我一直能感受到,所有。我也想要靠狂熱活着。

媽:那你也沒有喬那麼懂事,她還能夠照顧整個家,還有這麼多姐妹。我隻希望你能照顧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

我:我覺得但凡出版商是女性,喬的書的結局就不用改。出版商隻考慮到了男性讀者,幸虧他的女兒們喜歡。我太不喜歡這樣的結局了,為何所有書中的女性一定要有愛情,不是結婚,就是死亡。

我看過太多關于女作家的傳記電影,關注點也是情感。好像沒有愛情,女作家就寫不出什麼了,靈感就枯竭了。對,說到死亡,我讨厭《安娜·卡列尼娜》的結局,她就是因為得不到愛情,又被男性社會的凝視所壓迫而自殺的,即便這本書是托爾斯泰寫的。

媽:但你有沒有想過,可能女性也喜歡看這樣的結局,她們也想要一個美好的結局。我相信你外婆是很樂意看到結婚這種結局的。

...

我:你好像從不擔心我的婚姻?

媽:那是因為我也喜歡一個人。我喜歡一個人生活,沒有什麼立場要求你必須有個伴。所以,基本上你是我親生的,我們都應付不了婚姻生活。

我:那你為何還要結婚?

媽:因為我想要孩子,我喜歡孩子甚過喜歡丈夫。事實上,有了你之後,我發現我的選擇沒有錯。

我:我覺得,沒有什麼理由能夠讓我結婚。我渴望自由。我就是太渴望自由了,渴望得有時候有點自我和自私。我想要确保,我生活的每一處空間,我的身體、頭腦都是我自己的。為了确保這一點,我傾向于和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或許吧,和喬一樣,有一種理由可以讓我結婚,就是某一天我太孤獨了。那一天最有可能是,我的好朋友都結婚了,我再也找不到一個傾訴的人。

就像她說的,愛不愛别人不重要了,太孤獨了,隻想要被愛。

媽:那我和她媽媽的立場是一緻的。愛人與愛自己是一體的,被愛解決不了你的孤獨,愛人才可以,愛自己也是愛人。

...

我:如果喬在那個時候遇到了我,她就不用這麼糾結了。我可以做她一輩子的好朋友。

媽:不是她遇上你,而是你現在能遇到她就好了。

我:我今天有點理解像梅格這樣的女孩了。以前我從來不理解,怎麼會有女生一輩子的夢想是成立家庭,乖乖地做家庭主婦。我覺得,所有選擇回歸家庭的女生都是迫不得已。如果我朋友放棄夢想和自己的生活而去結婚,我絕對拉着她逃婚。

但是,我現在有點理解了,因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自由的,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她們,那樣的我才是最膚淺和最虛僞的。

尤其是,我面對的是我最希望她們得到幸福的人。當我的朋友告訴我,她就是希望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讓她幸福。此時我想要做的,隻是讓我的朋友們都開心快樂。換做從前,我大概會勸她分手哈哈。

媽:那你不能這麼說,沒準你有一天也會願意的。

我:我看誰敢來求婚試試!

...

我:我不說,但我基本上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我太理解喬拒絕勞裡了。他沒有說話,看着喬。那個停頓的瞬間,不用喬開口,我都替她拒絕了。

我自知無法為别人改變自己,我也無法讓别人再為我多操心。我過不了别人不是别人,我不是我的日子,肯定不會開心的。

現在的日子,多半溺在水裡,透不過氣。好想有人拉你一把,但你又拒絕不靠自己的力量上岸。人們說你有很多選擇,生活有很多選擇。哪裡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别無選擇,路都是走不通的。

隻希望寫作能拉我一把。

媽:那你努力成為姑媽吧!

...

t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