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劇照
昨日看了一部童話電影《海蒂和爺爺》。
很美,比沈從文的小說還要美。
八歲的海蒂母親去世之後被姨母送到了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家。爺爺于力是個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的老頭。随着兩人日漸熟悉,爺爺接納了真誠,自然的海蒂。
爺爺給海蒂做了她的的凳子,給海蒂做雕刻,帶她滑雪。海蒂在這裡也找了“家”的歸屬感。她每日和朋友上山放羊,撒歡。在阿爾卑斯山上度過了自由,野性的時光。
但好景不長,姨母通過哄騙的方式将海蒂帶到城市賣給一戶人家,當貴族小姐克拉拉的陪讀玩伴。
克拉拉因為患病癱瘓,終日一個人呆在房子裡,過着孤獨的生活。海蒂的出現帶給了克拉拉歡樂和陪伴。
海蒂因為過于想家而患了思鄉病。片中克拉拉的奶奶說“這裡過于壓抑海蒂的天性”。于是便送海蒂回到了爺爺身邊。
海蒂回到爺爺家,又過回了以往天真爛漫的時光。克拉拉從城市來看她,過了幾天“鄉村”生活,竟意外能站起來走路。結局圓滿。
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心驚膽戰,怕海蒂回不到爺爺身邊或是克拉拉生病離去。最近看的現實的片子很多,看到這樣美好結局的,意外有點感動。
最觸動我的是海蒂的自然,是她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還有對周圍人的善良和真誠。
在電影裡,海蒂是自然和美的化身,她純潔無瑕,不受一絲世俗沾染。一到阿爾卑斯山上,她就脫掉了所有的重負,赤着腳在草地上撒歡。為了不讓放羊男孩“皮特”懲罰犯錯的羊,甘願分自己一半的食物給“皮特”。即使後來生活在城市裡,也想爬到高處,看到自然的山。有時候也會不遵守那些貴族所謂的“規矩”。
海蒂真誠而且善良,看到皮特的奶奶咬不動硬面包,在貴族家庭生活的時候,不斷藏起她作為食物的軟面包,為了帶給皮特的奶奶。跟仆人聊天,盡管在管家口中這是“不允許的”。盡即她自己因為患了“思鄉病”并不開心,但仍然笑着對待周圍每一個人。
當然,這樣美好的女孩子也隻能生活在童話中。
作者在電影中也給我們透露了現實的東西。當海蒂在山裡上課時,老師問山裡的孩子有什麼夢鄉,皮特說“牧羊人”,還有“農民”。當海蒂站出來說自己想“寫故事”的時候,大家都笑了。
後來,克拉拉的奶奶對她說,因為那些人,沒有見識。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呆在山區裡的孩子見到的東西不多,因此皮特說出了“阿爾卑斯山的孩子不用認字”這樣的話。不難想像,這些孩子以後的命運也是作為牧羊人或者農民繼續存活。
我不是在喟歎他們的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他們看不見更多,反而能活的更自然。我始終覺得,自然是最真實的情感。他們“田園牧歌式”的理想生活,反而是我們這些終日生活在城市的人所向往的。
我們向往自然,因為自然是最真實的情感。
人呐,活的太現實或者太虛幻都是一種災難。所以普通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現實地生存着,或者詩意的生活着。我愛上電影,也正是因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