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個人感受而言,我想要給5顆星。
一些能讓我感受到導演“夾帶私貨”的強烈個人感的影片也許更容易帶動我的情緒。對大衆來說,可能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明确的、有沖擊力的懸疑電影,但是其立意、完整度、自洽度、對細節伏筆的把控以及燒腦程度,都完全達到一部優秀懸疑電影的标準。作為一名懸疑電影的初步愛好者,在看了一些标準成熟的懸疑大片之後,我感受到這部片子的獨特和導演的個人化标簽。故事的場景很少,情節也幾乎僅是“見家長”和“買冰淇淋”,但每個人物都有關鍵的映射,在塑造上聯系緊密,足以投射出一個複雜深刻的幻想世界。
有人認為它“遁入虛無”,過于“意識流”和“疏離”,也有人評價回家路上的鋪墊過于強撐和冗長。是的,但這個叙事方式恰是我喜歡的部分,考夫曼的悲觀和存在主義色彩在這樣令人略顯疲乏的對白中凸現出來了,男女主聊到物理、繪畫、詩歌、幾十年來在人群中的角色,女主重複不斷的“我想結束這一切”以及男主仿佛存在着的詭異的聽取心聲能力,這段除了交代兩人關系和性格背景,也将觀衆的視點徹底放置在女主身上,造成一個視點錯位,這幫助推動了後文最大的反轉。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鏡頭是女主站在佝偻的清潔工面前看似氣憤地講述自己“存在”的原因以及“誰會記得他長什麼樣”的吐槽,最後沉默了片刻,含淚擁抱了他。她什麼也沒說,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被幻想出來的人物和她的“主人”無聲而真切的告别。
電影根據小說改編,在情節上還是可以感受出文學處理的味道,但我也喜歡這種文學傾向,例如《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發條橙》,能在其中發現與其他影片的明顯區别。最後還是隻給了4星,因為我心裡預想的結尾應該去掉上揚的部分,舞蹈部分将觀衆情緒帶向高潮,Jack決定殺死身體裡異己的成分,那麼以一種縮小悲劇、走向平和的孤獨收尾或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