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一直是我心目中國語電影的第一。當然,他在各大影評網站上也确實拿到很許多不錯的成績。

我最佩服姜文的地方在于,他把《讓子彈飛》拍成了一部,無論誰,都可以在電影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電影。電影的層次感和留白的叙事方式更是叫人拍手稱奇,很少有人會說,自己看不懂《讓子彈飛》,但很少有人會說,自己看透了《讓子彈飛》。

...

我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看透了《讓子彈飛》,我也隻能說是在用導演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與導演互動地樂此不疲。

接下來,我會竭盡所能嘗試解讀自己心中華語電影的第一。

《讓子彈飛》從一個簡單的開頭,告訴了我們,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電影。

火車代表了先進的科技,白馬代表了落後的現實,落後的現實拖着先進的科技在向前行進。火車冒出蒸汽,但沒有産生動力,而隻是火鍋的熱氣。

...

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1920年嗎,不是。想要理解一部電影,不是看電影裡故事發生的年代,而應該看電影拍攝的年代。所以姜文導演描寫的,其實是2010年。

雖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經濟火車,走在市場經濟的鐵軌上。可是實際卻跟以前的馬車并沒有本質的區别,依然是靠一群無腦的勞動力在前面拉着。腐朽的内核依舊沒有改變。

這主要是在暗諷當時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部分發達國家,可是經濟結構與國民待遇卻和發達國家依舊保持着天壤之别。

一旦子彈打穿了馬和車之間的鍊接;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懇懇拉車的勞動力,過不了多久,火車就将摔得灰飛煙滅。

無論是1920年,還是2010年,都已經離我們遠去,所以今天我們就不過多讨論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敏感的政治話題了。

我們還是來聊電影本身。

《讓子彈飛》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張牧之勢力與黃四郎勢力鬥法并最終勝利,實際上全片下來光明磊落的人,也許隻有張牧之一人。

黃四郎有自己的計劃,師爺一個勁地攪屎,就連麻子手下的那幫弟兄也各有各的小九九。

所以《讓子彈飛》雖然看上去是一部節奏明快的動作片,但其實又是一部充滿懸念和謎題,需要抽絲剝繭的懸疑片。電影謝幕,你似乎看懂了《讓子彈飛》,但細想之下,電影裡又有太多留白的地方,懸而未決。

我覺得,要看明白《讓子彈飛》完整的故事,至少要看到三層。黃四郎的故事是第一層,師爺的故事是第二層,麻子弟兄們的故事是第三層。

黃四郎的故事電影已經說的很清楚,接下來,我們要聊的,就是師爺的故事。

師爺臨死之前曾經跟張麻子說,他有兩件事情瞞着麻子。

...

其中一件,很多人已經猜到。師爺說,那個誰,你還記得嗎?這裡的那個誰應該就是苗圃飾演的角色,所謂8歲兒子的母親。因為這是個足以叫人忘記,但又跟師爺有着講不清理還亂的關系的小角色。

...

很多朋友認為,根本不存在八年前山西騙炮這檔子事兒,這對母子壓根兒就是葛優花錢請來的騙子,師爺安排母子帶着銀兩走山路先行出逃,事成之後他們再碰頭分贓。

我覺得,這個猜測對了一半。八年前确實不存在騙炮兒的事兒。因為這一炮并不是發生在八年前,而是發生在師爺十七歲那年。

我們回到8歲大兒從床底下鑽出的那個片段,從師爺與小孩母親的對白我們看出母親對師爺極為不信任。但在麻子給出寶石,女人以石頭不值錢為理由拒絕時,師爺隻勸了一句話就讓女人收好東西卷鋪蓋走人,絲毫沒有懷疑師爺是在騙自己。這與1分鐘前女人極其不信任師爺的形象刻畫形成強烈反差。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所以很多朋友認為,他們是一對騙子。

騙子不假,但我認為,這對騙子,是一對鴛鴦大盜。

師爺何許人也,身經百戰的慣騙,裝糊塗可以說是他最常用的伎倆。如果苗圃對師爺來說隻是一個騙子搭檔,那我相信以師爺的為人,絕對不可能放心把真金白銀交給一個本身就是騙子的人,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代,誰不怕黑吃黑。所以葛優和苗圃他們兩個角色之間的關系一定沒有那麼簡單,才會讓師爺如此信任。

後來,當師爺聽到假麻子說,他已經幹掉了這對母子。師爺的反應更是反常,哭喊着要去救他們。有人說師爺這是去追錢,但錢都已經在假麻子手裡了,假麻子都已經被抓了,還需要追嗎。要說是借口帶着錢逃跑,那就更沒可能了,這可是在張麻子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根據以上的推測,我認為故事的真相是,這個8歲的傻兒子,就是師爺的兒子,而苗圃也就是這個傻兒子的母親,是師爺的發妻。但這個傻兒子,不是8歲,而是師爺十七歲那年性啟蒙時候的産物。所以孩子才已經有了成年人的模樣。

師爺故意安排了這場破綻百出的父子相認,為的就是讓麻子誤以為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

張麻子認為師爺說什麼都是騙,所以師爺索性順水推舟,真戲假演,反倒成功騙過了所有人。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另一件事兒,葛優本來想要先說,但又覺得說不出口的事。我認為,則是跟張麻子的弟兄們有關,而且很可能直接導緻了老二的死,所以說到一半,師爺又咽了回去。

...

黃四郎曾經說過,他買過6個縣長,有6張委任狀。對黃四郎來說,當不當縣長重要嗎,不重要,他斂财的手段,比當縣長高效得多。在黃四郎的手裡,這些委任狀也隻不過是商品而已。

那這些委任狀對誰重要呢,對師爺很重要,在師爺眼裡,委任狀跟真金白銀沒什麼兩樣。

所以我推測的是,黃四郎将其中5張委任狀交給了師爺,自己留1張以備不時之需,條件,則是要師爺幫他擺平姜文這個假縣長。

這樣算來,加上師爺手裡原本就有的那張“康城縣的委任狀”,他的手裡就擁有了6張委任狀。

而他們出城剿匪之前,我們清點一下人數,師爺自己一個,張麻子一個,老二一個,老三一個,老四一個,老五一個,老七一個,一共七個人,如果去掉張麻子,那就是六個人,對應6張委任狀。再結合影片收尾時張麻子剩下的兄弟統統離他而去,你想到了什麼。

師爺的人設,是一個為了張麻子會兩肋插刀的角色嗎?别說他了,張麻子的弟兄都不一定會。所以在利誘之下,不說會反,但師爺必然會想出各種幺蛾子來對付張麻子。

而要瓦解張麻子的勢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兄弟身上下功夫。

所以我的猜測是,在出城剿匪之前,師爺就一個個找過張麻子的弟兄,告訴了他們委任狀的事情。憑師爺的三寸不爛之舌,要說動幾個土匪去當縣長,并不是什麼難事兒。這就讓張麻子的組織出現了松動,動搖了軍心。

而其他人都是集體行動,隻有二哥單獨行動,二哥自然也就成為了師爺第一個下手的目标。

張麻子安排老二出城接應的時候,在場的除了他們兩人,還有師爺,所以師爺也很清楚老二的行蹤——青石嶺。

于是師爺用一張委任狀與二哥套上了近乎,又将二哥的行蹤告訴了黃四郎。

當假麻子把二哥吊在空中,所有人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的時候,師爺下意識地問了一句,死了吧?

這句話擺明了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二哥身手不凡,而且人在暗處,怎麼就說二哥死了呢。這句話,同時也反應了師爺的心虛,因為師爺更加害怕的,是二哥還活着,自己的行迹敗露。

而最後,老三、老四、老五、老七,連同花姐一起離開了大哥,其實也是因為師爺早在他們的心裡種了草。加上片尾白馬拉火車,與當初師爺意氣風發出任縣長時如出一轍的畫面,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就是帶上委任狀,去當縣長去了。而火車上隻聽到老三和花姐的聲音,那很有可能,兄弟幾個是拿了不同的委任狀,去了不同的地方。

不過,随着地雷被炸響,最終師爺也大徹大悟。當得知自己的至親同樣遭到了黃四郎的毒手,自己又命不久矣,師爺良心發現地勸誡張麻子不要回鵝城。

聰明反被聰明誤,一世精明的師爺,兜兜轉轉,來回周旋,最終卻搞得家破人亡,死無全屍,正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誤了卿卿性命。

這,就是師爺隐瞞的兩件事情,師爺的故事。也許有人會說,那個誰,不是說那對母子,應該是說花姐。我不否認有這個可能。

但我覺得,花姐的事情,頂多隻能算别人的事情發現了沒說,而苗圃這對母子的事情,才是師爺自己的事情。

話說回來,按照師爺的人設,瞞着麻子的事情,又何止兩件,多少件也說得過去

這裡既然說到了花姐,那麼我們就從花姐開始說這第三層的故事,麻子弟兄們的故事。

花姐是黃四郎的間諜,我想很多朋友也已經看出。也就是有人覺得師爺瞞着麻子的那檔子事情。

花姐說自己不會開槍,但卻槍槍能夠避開替身,這難度可比打中人要高得多。再來,黃四郎何許人,黛玉晴雯姑娘把一個盒子弄倒了,他立馬就要提刀将人砍死。可花姐都和敵人玩到一塊了,豈有放她一馬的道理。除非,這原本就是黃四郎自己的安排。

騎人肉自行車那場戲,花姐給黃四郎看了一樣東西,鏡頭沒有特寫,我們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乍看之下,是償還黃四郎的嫖資,但黃四郎明顯不差這些嫖資,他看到的一定不是錢,我的猜測,盒子裝裡的可能是一張紙,紙上寫了花姐掌握的信息,或者,是她接下來的計劃。

這才讓黃四郎放心離去,并悠然自得地說,你呀,就快要成為小鳳仙了。

小鳳仙,我們都知道她是清末的名妓,曾幫助蔡锷将軍逃離袁世凱的軟禁,和蔡锷有一段至死不渝的愛情。黃四郎這裡提到小鳳仙,是在誇贊花姐,你這個間諜,當得有模有樣。

然後,我們再回顧花姐說的這一句“就算他們是英雄,我也不是美人;就算我是美人,他們也不是英雄。”這裡的英雄,我們換成蔡锷将軍,美人,我們換成小鳳仙,話就變成了,“就算他們是蔡锷,我也不是小鳳仙;就算我是小鳳仙,他們也不是蔡锷”。前半句的意思是,放心,我跟他們不是一夥兒的,後半句的意思是,接下來,我會把他們搞定。你品,你細品。

...

有了這樣的鋪墊,我再問你,二哥是怎麼死的,你有答案了嗎?

二哥的死是電影裡最大的空白。你相信二哥是直接給假麻子幹死的嗎,反正我不信,假麻子幾斤幾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他根本不是二哥的對手。那你覺得,會是黃四郎親手幹死的嗎,或者他的手下胡千,胡百?更不可能。最有可能殺死二哥的,就是他身邊的人,而這個人,非花姐莫屬。

張麻子給花姐的安排,應該是在鵝城看着替身,所以花姐不在出城剿匪的隊伍之列,不在張麻子的視線範圍内。師爺知道了二哥的行蹤後,告訴了黃四郎,黃四郎又告訴了花姐,而二哥看到花姐是不會有任何防備之心的。所以縱觀電影全片,隻有花姐殺死二哥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再來看師爺死後,張麻子返回鵝城,替身和花姐一起失蹤的橋段。為什麼失蹤,因為花姐忙着幹掉二哥。

然後老三去找替身,怎麼就那麼輕易地找到了呢?張麻子問,就這麼簡單?回答就這麼簡單。其實,張麻子已經開始懷疑。懷疑花姐,也懷疑老三。

張麻子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但是他選擇了不在這個節骨眼上說破。

事情的真相是,花姐開槍打斷了鎖住替身的鐵鍊,前往青石嶺殺死了二哥,返回途中碰到了老三。

此時,假麻子被真麻子幹掉的事情,花姐已經知道了,張麻子大張旗鼓要絞殺黃四郎的事情,更是人盡皆知,現在的勢頭完全在張麻子的一邊,這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否則黃四郎也不會去請援兵。

花姐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動搖,張麻子顯然才是大勢所趨,幫助張麻子找到替身則是她能夠紮根在張麻子陣營最好的一張牌。而對她來說,找到替身,輕而易舉。

其實,張麻子最後已經看出了這一切,所以他看着老三,卻說老二啊,老二。同時他也在感歎,兄弟們怎麼就那麼不長進,一個一個地,往同一個坑裡跳。

張麻子用花姐的手勢拿着雙槍,朝着花姐的那隻手,意思是,我tm真想一槍崩了你,為老二報仇。朝着自己的那隻手,意思是,我tm為什麼不早一點把你崩了,現在崩還有什麼用。

...

從花姐這條線我們過度到廖凡飾演的老三這條線。

老三是什麼樣的人,他說,大哥,你是了解我的,萬事不求人。這句話聽上去沒毛病,可放在當時那場戲的語境中,卻耐人尋味。

老二說自己是同性戀,老四說自己會殺人滅口,老五說自己膽小,老七說自己喜歡被動,都是合情合理的理由,但老三說自己萬事不求人,我沒聽懂。

與其說,這句話是解釋給大哥聽的,不如說,這句話是解釋給觀衆聽的。

這句話也注定了,老三最終一定會離大哥而去。

萬事不求人,說明老三一定會給自己留有後手。他自己勾搭上了花姐,自己留了錢,自己拿了縣長的委任狀,自己去當自己的土皇帝去了。

...

而其他幾個兄弟,從“大哥,你是了解我的”那場戲,可以看出,其實并沒有太多主見。

又從“得到贖金後紛紛準備撤離鵝城”那場戲,可以看出,他們早已把小六子的仇抛在了腦後,全都是哪裡有利往哪鑽。回想他們在小六子墓前信誓旦旦要為他報仇的樣子,顯得特别地諷刺。

張麻子問弟兄們為什麼要走,他們都認為跟着張麻子的日子,确實挺開心,但是确實也不太輕松。打家劫舍,釋放天性,确實叫人開心。但錢财到手了,還得分出去,對誰來說都不輕松。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補全的《讓子彈飛》完整版的故事,與黃四郎鬥法的故事,師爺的故事,以及張麻子弟兄們的故事。

接下來,我會告訴大家,為什麼《讓子彈飛》的故事,一定要發生在鵝城。

...

我們看到,鵝城真的有很多大鵝,最後跟着張麻子向碉樓發起沖鋒的就是這群大鵝。

...

自然學家研究過鵝的生活習性,幼鵝會緊密依附并跟随它們第一眼看到的生物,通常情況下是母鵝。

而在一次實驗裡,科學家卻無意中成為了幼鵝發現的第一個生物,從此幼鵝便一直跟随着他。

電影裡,我們看到過好幾次鵝群,他們齊頭并進,秩序有加,跟着頭鵝,做着本不應該他們做的荒唐事情。

我們很難說,這些大鵝是因為某種信仰走在一起,更加可能的情況是,這些大鵝是因為某種慣性走在一起。

而鵝城的鄉紳百姓,也有自己的慣性,他們的慣性不是跟着第一個發現的生物,而是像張麻子最後悟到的那樣——誰赢,他們跟着誰。一開始他們跟着黃四郎,确定黃四郎倒台後,他們又跟着張麻子。

姜武飾演的武舉人,更是鵝城百姓慣性特征的放大,在黃四郎的淫威之下,武舉人對其馬首是瞻,惟命是從,打着黃四郎的旗号欺軟怕硬,唯恐天下不亂。可黃四郎一旦倒台,他立即搖身一變,變成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領路人。第一個沖破黃四郎碉樓的大門,對黃四郎的态度急轉直下,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最可笑的,還有黃四郎的另一個貼身走狗——胡千,當群衆湧進黃四郎府邸的時候,他還嘗試加入其中給大家帶路,隻不過步子還沒邁穩,就被武舉人一把推開,推進了小樹叢。

鵝城裡那些錦衣玉食的鄉紳,或者衣不遮體的百姓,哪一個又不是如此呢?

故事暗線裡的花姐,張麻子的弟兄們,哪一個又不是如此呢?

電影裡雖然表現地比較誇張,但這樣的人,我們細細品來,在生活之中,卻比比皆是。

可惜啊,可惜,可歎啊,可歎,牆頭草們本來應該有十足的能量可以扳倒惡霸,但,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忍氣吞聲,趨炎附勢,就像那個賣涼粉的可憐人,遭到了欺負,還要為欺負自己的人賣命。最後卻惹了一身騷,丢了一條命。

他們看似“審時度勢”選擇了跟随眼前的利益,但真正的大勢,他們是看不到的。

張麻子走出鵝城,孤身一人,他擡起頭,一隻雄鷹翺翔在空中。如果電影看得足夠仔細,你會發現,開場時也有這樣的一隻雄鷹。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的張牧之,最後卻淪落到隻有一隻雄鷹陪伴着自己,而雄鷹是什麼,雄鷹就是志存高遠的張牧之,叫人無法輕松的理想。

最後的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電影的片名

片名《讓子彈飛》,完整的版本,應該是七個字——“讓子彈飛一會兒”。

...

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第一幕張麻子開槍打馬繩,起初沒有任何的動靜,過了一陣,馬群才緩緩散開,才有了《讓子彈飛》的故事。

第二次,是張麻子在城樓上朝黃四郎的馬射擊,起初也是沒有什麼動靜,過了一陣,百姓才開始跟着開槍。

所以說,即便開了槍,槍裡的子彈飛行地那麼快,你也沒法立即就看到你想要的結果。就像《讓子彈飛》的故事,一層裹着一層,你不細細去挖掘,就永遠不知道真相,停留在表面。通常沒有那麼多一蹴而就的事情,通常事情也沒有我們想象地那麼簡單。不讓子彈飛一會兒,又怎麼能等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讓子彈飛一會,姜文這句話是講給誰聽的呢,是講給熒幕外的我們聽的。就像他的角色在電影中說的,人們隻相信他們相信的東西。所以人們就是願意相信,一個麻匪頭子的臉上,一定會長滿麻子。所以人們就是願意相信,一個騙子不管說什麼,都是在騙人。

電影迷惑的結尾,老三說,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浦東不能代表上海,上海也不隻有浦東,但是以點概面,以偏概全,不正是我們慣常的思維嗎,我們隻願意相信我們相信的東西,其餘的,還重要嗎。

槍開了,就一定要有人應聲倒地,這就是我們相信的東西,但是,槍開了,無論子彈有多快,也要飛行。如果我們看了《讓子彈飛》,隻看到開槍,隻關心有沒有打中,但沒有關心,子彈,其實也要飛行。那麼,我們也就白看了這部電影。

因為,你以為的你以為,不一定,就是你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