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開頭就被一段話深深吸引,“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着一段段悲傷的别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你們,而是遇見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透過簡單兩句話,我們可以感受到八十年代師生間的純真情感。

飾演主角苗老師的是喜歡喝酒、抽煙、燙頭的謙大爺。說相聲的時候他幽默風趣,沒想到演戲也是信手拈來之事。

苗老師,人稱“苗霸天”,高一開學第一課就給學生們來了個下馬威。勒令學生把卷發拉直,用手絹粗魯的擦拭學生的口紅,揭穿語文書書皮背後的真相。

一聲“站到前邊去”,讓學生們聞風喪膽。哪怕是帶着斧頭上課的洛小乙也沒能絲毫減弱他的霸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苗老師很優秀,也很看重教師崗位給他帶來的各種榮譽。印有“獎”字樣的茶杯和手提包幾乎和他如影随形,獲得區優秀教師獎勵的新自行車更是讓他進校園的那一刻昂首挺胸、闊步向前。

做一個優秀的老師,不意味着他必須完美到沒有瑕疵。苗老師身上也有普通老師的共性,比如說偏愛優生。

開學選班幹部,性格開朗的關婷婷主動獻殷勤,熱心處理班級事務。等到班會課自薦當班長時卻被苗霸天一票否決,理由是他心中的人選是品學兼優的安靜。

學生們決定對他發起挑戰,那輛锃光瓦亮的自行車遭了殃。

苗老師拎着被卸下來的擋泥闆在操場上質問問:“是誰幹的自己承認,不承認我就點名了”。

差生洛小乙不幸躺槍,矢口否認。

接着他開始言語上的諷刺,“你怎麼能幹這種事呢?那是小癟三幹的,你是他們的領袖。”

直到後面安靜為洛小乙作證,“昨天課間我一直幫他補筆記”,苗霸天才罷手。“我願意相信安靜同學的話,因為我願意相信每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雖然苗老師不算完美,但他身上有一種特質深深的打動我,那就是對待事情的看法。他永遠隻關注自己的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最初看到影響圈和關注圈的概念,是在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後來在他的另外一本書《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中也提到過。可見關注影響圈這件事對于工作和家庭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注圈是一個很大的圈,包括生活中所有你關注的事物。影響圈則比較小,包含在關注圈之中,是那些你可以有所作為的事物。

說白一點,影響圈中的事你搞得定,關注圈中的事你想了也白想。

把注意力放在關注圈上,會對那些無法改變的事耿耿于懷,反而忽略自身能貢獻的力量。

把注意力放在影響圈上,我們的每天可以充滿激情和驚喜。一件件小事被解決,無形中影響圈被放大,積蓄很多能量。

長期把精力放在關注圈的老師随着時間的流逝會産生很強的職業倦怠感。上班時間提着一股勁兒周而複始從事乏味的工作,下班後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站在講台上,看着下面黑壓壓一片蠢蠢欲動的學生,心裡莫名的焦躁和不安。孩子成績不好,家長會質問,班級管理不到位,校長會問責。

學校裡積壓的負面情緒帶回家裡,已經無力相夫教子。

結果越是這樣,我們對關注圈的關注更加強烈。我們抱怨教師的社會地位低,指責家長不夠配合,憂心工資跟不上消費水平。

如果我們能先把事情歸屬先劃分一下,再做一些自己能做到的實質改變,心中的幸福感會有所提升。

教師的社會地位,家長不夠配合,調工資這些事情都是屬于關注圈之内的事,不是光靠我們的指責抱怨加吐槽就可以帶來巨大變革的。

但我們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上班時用最好的狀态面對學生,提前備好一節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來看看影片中苗老師如何對待關注圈和影響圈中的事。

高中時期,苗老師是學霸級的人物,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由于身在那個敏感的時代,家庭因素緻使他北大夢破滅,最後就讀師範成為一名老師。

這樣的遭遇沒有讓他自暴自棄,反而在小城市的三尺講台上發光發熱,獎杯和獎狀就是最好的證明。

工作中他兢兢業業,卻沒分到一套房。他沒有到校長面前撕逼,而是繼續一如既往努力工作。

他隻把精力和時間用在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上,比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學生吳昊得了腦瘤,他組織學生捐款,自己也捐了一個月的工資。

洛小乙不去上學和一群混混打打殺殺,他無所畏懼堅持将其勸回學校。

利用休息時間無償幫後進生補習功課。

不僅心中有愛,他還是一個眼裡有光的老師,給學生指引方向。安靜可以獲得保送師範大學的名額,作為老師他沒有片面的要求學生直接選擇這條道路,而是說明結果讓她自己選擇。

“選擇這條路會很曲折,但一旦成功了,就能會當淩絕頂。如果讀師範,一切會很順利。但隻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名普通的老師”。

就這樣苗老師專注于那些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最後改變了學生們的一生。

有人說好老師就是一味的犧牲和奉獻,我不這樣認為。老師也是人,在他完成教師使命的同時他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有力量,有選擇,相信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想要做到這些,首先就要關注影響圈。多思考我可以做些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是我。

(我是三級拆書家饒晶晶,我用拆書的方式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