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叫瑪雅·福斯泰特的女士,發表了對“跨性别人群”友好政策,即英國《性别承認法案》的質疑言論。她堅定性别二元論,即性别隻有兩種,男女生理天生有别,男就是男,女就是女。
結果,瑪雅遭到了被她所在的工作單位炒了鱿魚。她不服,選擇采取法律手段,狀告單位無理開除自己。

在官司打輸了之後,她得到了一位大人物的支持。
這位大人物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原著作者,J·K·羅琳。
羅琳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按自己的活法安甯安全地過日子,但是你們因為一個女人說 ‘生理性别是真的’,就讓她失了飯碗?”
似乎在暗諷瑪雅的言論自由權被剝奪。

在現在的西方世界,三大“政治正确”,即支持黑人,LGBT群體,女權已經呈現極端化傾向,任何反對意見都會遭到聲讨。
也就是你不能說黑人的不是,不能否定LGBT群體,不能诋毀女權。
跨性别人群屬于LGBT群體,也是屬于三大“政治正确”的範圍。
哪怕是羅琳這樣的大咖,說了不符合“政治正确”的話,也是“不行的”。
由于羅琳的入局,瑪雅的事情有了更大的曝光度。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哈利波特鼓勵我出櫃為跨性别,但羅琳讓我失望了”。
意指《哈利·波特》故事支持LGBT,作者本人的态度卻令人失望。

《哈利·波特》中,許多角色都是像LGBT群體一樣,遭到世界的欺壓。
男主角哈利因為自己的巫師身份,被麻瓜家庭鄙視、欺負;
女主角赫敏是混血巫師,被純種巫師歧視、侮辱;
重要配角鄧布利多校長,更被羅琳直接劃到了LGBT人群之中。
LGBT的四個字母分别代表一種人群,分别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以及跨性别者Transgender。
不過現在看來,羅琳并不認可LGBT中的“T”。
反對跨性别者,又被稱為“恐跨性别人群”,故羅琳被戴上了“恐跨”的帽子。

《紐約時報》之外,一條“初音未來成為《哈利波特》新作者”的言論引發關注。
在2019年底羅琳站出來力挺支持性别二元論的瑪雅·福斯泰特之時,她就已經遭到部分極端的“哈迷”說要開除她的作者身份。

玩笑終歸是玩笑。
羅琳畢竟是實打實地創造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沒有她就沒有哈利·波特。
她沒有新的言論,事情也慢慢地沉寂了下去。
作者身份算是“保住了”。

誰知,一篇标題為《為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後新冠世界》的文章重新激活了羅琳的“恐跨事件”。
2020年6月,羅琳轉發了該文章,順便說:“‘來月經的人’...我相信曾經有個詞是用來形容這些人的——女人。”

這一次,社交媒體徹底炸鍋。
該文章标題沒有直言“所有女性”,而使用“來月經的人”這一稱呼,就是特地考慮到了跨性别者的存在。
因為有些心理上認為是女性的人,生理上可能是男性,卻沒有月經。那麼文章就有可能會被誤會不尊重跨性别者。
可能羅琳見到這麼一篇寫給女性的文章要特地用“來月經的人”,心感憤怒。于是便轉發強調,來月經的人本來就是指女人啊,怎麼我們女人現在要以“來月經的人”來稱呼了?這世界還得了?
肯定是單轉發評論不夠解恨。羅琳又接着繼續踴躍發言,進一步解釋自己的觀點。
她認為,如果性别不是真實的,也就不會有同性間的感情。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和跨性别者,都要面對來自男性的暴力。
認為“性别”是真實的,就等于是“讨厭”跨性别人群?簡直胡說八道。

她的一番言論引來了全民聲讨。
比較理智的意見認為,身為公衆人物,羅琳應更謹慎使用“非性别化”的語言,這樣可以避免“女性=子宮”這一刻闆印象。
猛烈的一點的評論認為,羅琳簡直是“攝魂怪”。
在那些反對羅琳的網友看來,羅琳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理解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就清楚了。
這位網友說,她因為《哈利·波特》的存在選擇活下去,她的丈夫生理上是女性,心理上是男性。
按照羅琳的說法,她的丈夫來了月經,就屬于是女性。可事實是她的丈夫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你羅琳不能把硬把“他”說成是女性。
雖然羅琳之後進一步解釋了自己的言論,但她仍然解釋到月經和女性的綁定關系是怎麼回事。
即使她的本意是好的,誤會卻仍不能得到消解。

很快,《哈利波特》魔法宇宙的演員們開始進場,事件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第一批人員包括,“張秋”梁佩詩,“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盧娜”伊凡娜. 林奇。
無一例外,全都支持跨性别者,反對羅琳。
作為《哈利波特》8部電影的男主角,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自然最受關注。
他雖說是明确表示,“跨性别女性也是女性,任何與之相反的言論都抹殺了跨性别人群的身份認同與尊嚴”,但在所發表的長文中,他替羅琳道了歉,并号召粉絲繼續支持《哈利波特》,也承認了自己的生活因羅琳而改變。

第二批人員在數天後抵達戰場,其中包括,“赫敏”艾瑪·沃森,“紐特”埃迪·雷德梅恩。
仍然是一邊倒地支持跨性别者。
演員們的發言當然是給羅琳留有尊重,最多就是說不同意她的觀點,不會像部分網友那樣惡意中傷。

連與羅琳合作的華納影業也發聲回應,不過言語較為籠統,隻說了要營造多樣性與包容性,完全沒有要與羅琳中止合作的意思。
面對浪潮般的反對聲音,羅琳不得不再度解釋一下自己的觀點。
這次她直接發表長文,詳盡解釋自己的觀點。
文中提到,雖然她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衆矢之的,但她仍然拒絕低頭。
甚至,她還訴說了自己20多歲時所經曆的一次性侵,并暗指《性别承認法案》會給性侵者“提供幫助”。

羅琳的意思很明顯了。
她的立場是,擔心有冒充跨性别者的不壞好心之人,利用法律漏洞侵害女性。
在2004年通過的英國《性别承認法案》是這麼說的,年滿18歲人士,隻要以目标性别生活滿兩年,就可以在不需要醫生證明患性别認同障礙的前提下,在法律上獲得改變他們原生性别的自由權。
換言之,如果一個男性A,說自己是女性,然後和另外一個男性同居生活了兩年,那法律上就可以認定A是女性。
那麼,A去公共廁所的時候,就應該失去女廁,而不是男廁。
即使A沒有做變性手術,外形是一個彪悍大叔。
因為《性别承認法案》的存在,冒充跨性别者的男性,就可以公然進入女性公共場所猥亵女性。

心理上的認定,是很難用一個标準區分的。
7月初,在中國的“當當網男員工變性以曠工被解雇事件”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當事人李某某被診斷為易性症,在施行變性手術後,卻遭到當當網的解雇。
李某某選擇上訴,結果法院宣判當當網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李某某返回崗位工作,并有權進入女廁。
試想,如果李某某沒有施行變性手術,也沒有去醫院做相關診斷,就隻有和另一名男性的同居證明,他還能得到支持嗎?

恐怕一味支持跨性别者,迎合“政治正确”的觀點,忽略了實際情況和人性之惡。
如果所有人都能說實話,跨性别者能大方承認自己是,不是的就說自己不是,羅琳的擔心自然是多餘的。
可是,如果人人都能說實話,那就是理想世界,而不是現實世界了。
現實是,真的有罪犯,用冒充跨性别者的便利去對女性實施侵犯。
英國《每日郵報》2018年報道,一名尚未接受變性手術,仍然擁有男兒身的跨性别囚犯被關進了西約克郡女子監獄中,在關押期間他先後性侵了4名女囚犯。
事情被曝光後,這名所謂的跨性别囚犯才被關進了男子監獄。
英國法官把該名跨性别罪犯判入女子監獄,正是由于《性别承認法案》。

羅琳的觀點,至少在許多中國網友看來,是完全沒問題的。
問題就出在,她沒有說清楚重點。
第一次引發争議的(疑似)“恐跨”言論,她隻是簡單地為瑪雅·福斯泰特鳴不平,沒有解釋原因。
第二次轉發文章評論,更是簡單地說,“來月經的人”本來就是女人。如此簡短的話語,加上之前自己的站隊,自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網友表示不滿,之後她才進一步解釋,可惜隻是表明了自己不是“恐跨”。直到一衆演員發聲後,回應的那篇長文,才提到了 《性别承認法案》會給性侵者“提供幫助”的問題。
可是在快餐信息時代,一篇長文,能夠認真讀下去的人有多少呢?
而且,一些人已經主觀認定羅琳是“恐跨”,被挂上了标簽,她的觀點就容易被一概否定。

公衆人物的發言,必須要慎重。
也難怪明星們的社交媒體都是由經紀公司代為管理,雖然明星也是人,也有個人的想法觀念,但由于社會需要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導向,公衆人物具有影響力,若制造出與特定價值觀導向相反的言論,就容易引起争端。
東西方社會都是如此。
羅琳的社交媒體應該是自己管理的,她的一些操作可能沒有更加全方位的考慮。
6月底,她發表感謝《肖申克的救贖》作者斯蒂芬·金支持女性的言論。
然而,當網友讓斯蒂芬·金給跨性别女性是不是女性的問題站隊的時候,斯蒂芬·金回答,“Yes”,羅琳就馬上删除了感謝言論,并取關了斯蒂芬·金。
如此莫名其妙的操作,又加深人們對她“恐跨”的印象。

羅琳這麼“意氣用事”,可能是受到了其經紀公司拒發跨性别權利聲明,緻使四位作家解約的影響。
事情發生在與斯蒂芬·金網絡互動之前,那四位作家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稱,在羅琳最近對跨性别權利進行幹預之後,他們要求文學經紀公司Blair Partnership“重申其對跨性别者權利和平等的承諾”。
但是,Blair Partnership沒有選擇妥協。于是四位作家毅然離開。

7月初,大約是羅琳轉發評論《為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後新冠世界》一文的一個月後,兩家最大的“哈利·波特”粉絲網站,MuggleNet與The Leaky Cauldron共同聲明,支持跨性别群體,拒絕《哈利·波特》原著作者J·K·羅琳的“恐跨”言論。
兩家網站将不會再提供羅琳“哈利波特”系列之外的作品購買鍊接,也不會提供羅琳的一切資料,或者任何與她相關的報道。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哈利·波特》和羅琳劃清界限。
更簡單來說,就是要“封殺羅琳”。

兩大網站都擁有着數十萬粉絲,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哈迷的聲音。
這下就不是“初音未來成為《哈利·波特》作者”,開個玩笑這麼簡單了。
羅琳如果和她的粉絲群體割裂,那麼她《哈利·波特》作者身份,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法律上她當然是永遠的作者,可沒有了粉絲支持的作者,所面臨的情況是嚴峻的。因為沒有粉絲的支持,新作品就銷量堪憂,銷量堪憂,出版社就得考慮讓不讓你出版。
一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作品,其實也不再完全屬于作者一個人了。
《福爾摩斯》作者柯南·道爾就在書迷的壓力下,強行複活了福爾摩斯。
而哈利·波特最後能有圓滿結局,可能就是因為羅琳感受到了粉絲們的期盼,修改了原先讓哈利死亡的結局。
沒有粉絲,也沒有如今的“哈利·波特”IP。

因此,J·K·羅琳和粉絲同樣重要。
雙方需要齊心協力,和平共處,才有利于“哈利·波特”魔法IP的發展。
羅琳需要更全面地考慮自己社交媒體動态所帶來的影響;
而部分粉絲,則需要理性思考問題,避免“非黑即白”的情況。
另外,支持跨性别群體的網友,必須考慮清楚現實情況,萬一真有人厚臉皮地冒充跨性别者實施犯罪,那無腦支持跨性别,恐怕會變成犯罪者的“幫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