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十七。

看了鄧超的新電影《銀河補習班》。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隻有6分的評分,但大家都說很催淚很感動。

看完之後,大概明白了一點原因。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劇情很戳心,除了父子親情、30年人事波折讓人心緒難平,光是航天題材的熱血感就足以讓人感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但是評分低可能也是因為部分劇情有刻意煽情的嫌疑,而且90年代重大事件通通堆積在一起也顯得有點刻意。很多台詞非常值得當作宣傳語,但是主角一直說一直說同樣顯得“刻意”。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是我仍然推薦這部電影,因為它勇敢戳穿了我們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僅僅是唯分數至上、唯高考至上,更重要的是,它從來沒有把每一個學生當成獨立的個體。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用電影中主角爸爸的話說:“你們真正在意每個孩子的未來嗎?”

他的潛台詞是,你們在乎的隻是數字:數字上的升學率,數字上的高考狀元出在哪個學校,數字上的多少人考上了985、211,多少人考上了一本、二本……

這數字背後,究竟是哪個學生?學校不在意,班主任不在意,各科老師更不在意。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真實的數字背後,是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呀。他的未來,絕不止步于高考,他的未來,更不應該被幾個老師、一個學校定義。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覺得《銀河補習班》已經赢了,至少它借用主角之口,喊出了這樣的控告。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我個人覺得比原生家庭更應該吐槽的,可能是“原生學校”吧。

就以《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為例,主角馬飛小時候就被他的老師定義為“缺根弦”,因為他行動有點慢,總是跟不上别的小朋友的動作。

當他指着火炬手興奮的大喊“那是我爸爸”時,他的老師指着他的鼻子說“就憑你??”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因為總被老師罵“缺根弦”,這個稱呼被其他小朋友跟着一起罵,甚至成了同學們霸淩他時的說辭。

因為考班裡倒數,教導主任說“煤渣永遠變不成鑽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身處這樣的認定之中,是電影裡的爸爸一遍遍對孩子說“你是最棒的”,才激發了他的好奇心與自信心,将他扭轉成了完全不一樣的孩子。

當然了,我們不會抱怨原生學校的,因為我們早就習慣了用自己的力量去對抗外界一切糟糕的影響。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毫不誇張的說,有了獨立意識之後的這十幾年,我們很多人是靠自己完成了自我教育。

教育自己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教育自己自信、樂觀、積極、勇敢。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教育自己即便身處低谷,也絕不認輸。

教育自己即便被老師認定不行,也像電影裡的爸爸對兒子一樣大喊:你一定可以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

15歲那年,我在晚自習的自習課上偷偷看《巴黎聖母院》,被語文老師發現。

他罰了我打掃一周衛生,作為我偷看課外書的懲罰,并沒收了我那本《巴黎聖母院》。

在他發現我之前,我正在淚流滿面,為着那個可憐的敲鐘人。

他發現我并罰了我之後,我反倒不哭了。因為我覺得,《巴黎聖母院》它值得。即便書被沒收,可他沒收不了我的感受,沒收不了從那一刻才正式開啟的對文學的無限熱愛。

想想就很諷刺吧?一個語文老師本來應該自己完成的啟迪學生熱愛文學的使命,被一本名著代勞。可他,竟然還把那本名著沒收了。

十幾年來,我再也沒重讀過這本書,但是我永遠記得那個讓我流淚的晚自習。

那時候就連我自己也沒想到,對我這一生影響最深的,甚至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的,不是那個語文老師、更不是他灌輸的大多數寫命題作文的套路、做閱讀理解的方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是那本被他沒收了的《巴黎聖母院》。

它給了我文學的啟迪,給了我靈魂的力量,讓我看到文學的美不僅僅是它字裡行間的韻味,還有人世間一切至真至深的情感。

文學的美、文藝的美、自然的美、科學的美、宇宙的美……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尋,用一生去熱愛。

在我的人生走到至暗時刻的時候,也是這些美救了我。

畢竟,我還沒去過巴黎呢!

就像劉瑜寫的:“我們九九八十一生都不可能窮盡這些道理、美、愛、魔術的一個小指甲蓋,怎麼還能抱怨生活給予我們的太少。”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至少,我們絕不可以認輸,輸給一切居高臨下的判定!

我們這一代人也快要成為父母了,甚至已經成為父母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蘇格拉底說過一句話:“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如何為我們的孩子點燃火焰?你有想過嗎?

當然了,還有如何為自己點燃火焰?你也有想過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在你可以做

    1、關注十七的公衆号:曾豆豆 (浏覽更多小美好)

    2、笑一笑表示滿意。

了解:盡管“心靈雞湯”變得很泛濫,但我還是覺得能鼓勵人的東西,就是值得被人歌頌的,哪怕看完以後隻帶去了三分鐘熱度,但那三分鐘所做的事情,就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啊。

這就是意義所在,對吧?!

這就是十七在做的事情。(文章走不走心,你說了算)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