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的二代機器人,是一個無法逾越的經典,即使是這一部,同樣也沒有超越二代的經典。
看到老瓦和這位“天命之母”年輕時的同框,也算是有生之年了。
終結者的故事,已經被“終結”成各種模樣,在終章裡頭,我們不再是看老瓦的腱子肉和炫目的科技(兩者在這方面,也實在沒有辦法有更多的突破)。
《終結者》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男人的遊戲”,那些關于未來科技的遐想、世界末日的擔憂還有火爆的動作場面,都是“男人”的喜好,很難吸引住女性的目光,盡管,《終結者》也出了一位女性,但是收效甚微。這次,連天命都給了女性,看來,《終結者》希望女性能邁入電影院的願望相當的強烈。
故事中的“天命之女”在開場,就具備了足夠的“氣場”,至少是把自己的家庭生活安排的妥妥當當。然而,此時的她,還是缺乏足夠的領袖氣質。
所以,隻能在“諸路衆神”的扶持下成長。
好吧,這一張的同框,不需要做特效了。
兩位曾經的搭檔,成了世仇,卻又因為同一個目标,走到了一起。
在老瓦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不妨說一說。
第一個故事,當然是“天命之子”的死亡。時間之門的打開,機器人會源源不斷的從未來湧過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這方面,人類完敗。但是,機器人怎麼就沒有明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一個“天命之子”倒下了,千萬個“天命之女”站起來,斬首行動,雖然能起到一時效果,但并不意味着一勞永逸。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老瓦的思考。機器人達成了目标,但接下來應該幹什麼?這個完全沒考慮到,說起來,好像是程序設計的bug。這導緻了老瓦在“有生之年”,可以好好的觀察人類,學習人類,從一個機器人向AI進化,他的“進化”成功了,甚至也影響到了未來,雖然“天網”覆滅,更具有“機器學習”能力的機器人,再次發動了戰争。
第三個故事,是關于老瓦的救贖。一個人做錯了事情,他願意為自己犯下的錯付出多大的努力去盡力挽回,這是一個關于“道德”的問題。而一個“機器人”做到了,反觀人類自身,又有幾個能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呢?曾幾何時,老瓦的“I will be back”是他的标志,而現在,老瓦感到很疲憊和無力,他不想回來了,回到這讓他深感疲憊的世界。
說實話,新一代的機器人,實在是沒玩出什麼花樣,感覺就是集中了X戰警的幾個技能,就來到人類世界“橫沖直撞”。不過AI是提高了很多,大部分時間,這位可是“人畜無害”的鄰家男孩。
隻是在暴走時,才能體會到“總也打不死”的巨坑。
“天網”終結了,這也是老美對未來擔憂的轉變。如今,更多的人們,不再擔心全球爆發核危機,而是更加關注,機器學習終将會導緻什麼樣的結果。
不管怎麼樣,老美對人類的未來是唱衰的,警鐘長鳴未免不是好事兒,故事以“黑暗命運”作為終章(希望别再出了,保持美好回憶就好),甚至連來自未來的機器人也是“一黑到底”,隻是希望人類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沒有變成老瓦口中74%的樣子。
最後,看一眼老外的數據中心。有生之年,能親眼見識一下,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