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媛這一類的電影是我一直不敢去碰觸的,隻是因為不想去毀壞心中那一點的小美好,倘若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着那麼一絲美好,每個人都懂得去感恩,為自己為别人負責,那麼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

但是就是因為人心中的那些貪婪,導緻了很多像素媛一樣的人,他們心懷美好,對這個世界灑滿着陽光,卻沒有換來同樣的愛。我們希望受過傷的人們可以堅強的活下去的同時,我也希望這些心裡扭曲的人可以得到他們該有的懲罰。

...

有一種感受叫做感同身受

有一種思考的方法叫做換位思考,有一種感受的手段叫做感同身受。

假如,在未來,我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有一位美麗的妻子,我們倆度過艱難的歲月,一起邁入的婚姻的殿堂,度過甜蜜的蜜月,每天我們倆都開開心的,我們也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比我們更幸福的人。

不久後她為我生下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兒,我視她如寶,不忍責罵。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為她穿衣洗漱,為她紮辮背包,讓她坐在我肩上,親自送她去上學,看着她一點一點的長大,我滿心歡喜。

...

我以為我會看着她慢慢長大,親手将她的手放在另一個值得托付的人的手上。

此生便無憾了。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有事而耽誤了接她放學,她被一個肮髒的如同畜生一般男人......

事情過後,那個畜生被判了有期徒刑,就隻有短短的12年。而我家裡那個可愛的人兒,卻隻能躲在媽媽的懷裡,從此都不敢親近我。

...

日子就這樣過啊過,我的女兒再也不能想一個正常的女孩那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去遊玩,再也不能拿起那把她心愛的小提琴,為我演奏那五音不全而我認為是天籁之音的樂曲。我的妻子整天以淚洗面,而我需要整日奔波去掙錢,以便讓我的女兒得到更好的恢複。

...

在不久的某一天,那個将我的家庭搞的支離破碎的人,将走出監獄的大門,重新行走的陽光之下,沐浴着春風。

并對着我家的方向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

你說我該怎麼辦?

...

法律應該有它存在的意義

從小學習三字經的我們教導我們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對于這個觀點我向來不敢苟同,你不能否認就是有那麼一些人真的就是壞到骨子裡去了。他或許根本就不知道何為良知,也從來不會為自己所做的傷害别人的事感到一絲絲的羞愧懊悔,有的人,即使給他再多次機會,給他再長的時間,也不會真正變成一個有血性,有感情的人。

...

法律存在的價值在于服務于人類,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需要,法律的意圖和目的就是公正,它本身的起源就源于人們需要尋找一個規則,确定一種規矩去維持公正,它存在是因為公正的需要,它自身便是公正的産物,所以,無論如何,它也不應該并且不可以超越公正而獨立存在。公正本身便是超越法律的判決依據。但是在“素媛”的身上甚至是更多于德有理的事情上,未看到應有的公正。

...

趙鬥順作為一個人,是具有人權,但是在犯罪前科高達17次的情況下仍然輕判,在給他一直進行心理治療卻仍顯示出獄後再次犯案可能性極高的情況下仍然放他出獄進行心理治療。這樣的判決就真的公正嗎?對于他出獄将會增加的社會風險,對于他出獄“素媛”及其家人将面臨的情感創傷甚至潛在的二次被傷害的風險,真的公正嗎?

...

如今最大多數人的最大需要就是減少犯罪的産生,減少被害的風險,減少社會的危險性。而趙鬥順作為一個極其不确定的潛在風險因素,對他的刑罰真的滿足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需要嗎?滿足了法律制定的初衷嗎?據了解,2017年,曾有60萬民衆到青瓦台請願,要求禁止釋放趙鬥順,但官方回應稱不可能。

...

我并不是提倡不給犯過錯的人重新開始的機會,每個人都應該有改過自新的機會,隻是我覺得或許我們真該好好想想:犯罪的代價是不是還是太小,有的時候對于罪惡是不是太過寬容。善良是善良,但不能讓善良成為一切罪惡開始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