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開頭的幾集讓我想起《天才少女》這部電影,二者設定上相似的地方很多,但探讨的完全不是同一個事情。或者說,我并不覺得這部劇是在有意探讨什麼東西。
每次面對這樣的天才(天才這一詞我并不是非常喜歡直接放在這裡,它有否定了一個人後天努力的意思,正如我們從這部劇中看到的,Beth靠的絕不僅僅是天賦,還有她的努力,我更喜歡稱之為“掙紮”,因為這不僅是學習棋藝的努力,還有她對自己過去的抗争,對現狀的反思),或者更廣義上來說是這樣純粹的人(很多人并不具有天賦,但憑着同樣純粹的渴求和熱愛,他們依舊散發着光芒),隻是看着他們的故事,我都會感到無比的心疼,非常想去給他們一個擁抱。我看不得如此光潔無瑕的人被周遭的不理解乃至惡意玷污。都說天才是有代價的,其實這種代價并不全部來自于外部,同樣有其自身的原因,因此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我都真心為他們提着一顆心,一方面期待着他們大放異彩,另一方面又不想他們被大衆随意評判。
有人說Beth這個角色是男性慕強心理的體現,她沒有表現出普遍女性的困惑、煩惱、遭遇的問題。我倒是認為一部劇,乃至電影、小說都不必非要探讨什麼,以至于人們看完之後都能獲得什麼“大道理”、“批判性思想”等等。
我們要承認,很多時候:一個故事隻是一個故事而已。不必非要探讨什麼,說教什麼。看到一個好故事能牽動你的内心,觸及你的情感,那就是幸福無比的事情了。理性橫行的世界需要給感性一定的空間。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在于,本劇把愛情放在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地位。Beth會借助性來宣洩内心的不安,或者純粹為了快樂,但她倒是從未牽絆于誰。她隻對Townes動了真心,然而她也沒讓這成為自己的包袱。不得不說,當我看到最後,Townes突然出現,大洋那頭的Benny和Harry等一群舊日好友(前兩個也算是炮友?)在電話裡熬夜為Beth想對策的時候,我簡直激動得大半夜在寝室伸着雙臂無聲地歡呼着。這樣的情感讓我想起了之前看《Begin Again》的心情。也正是超越兩性,人與人之間的這種為同樣的熱忱、目标建立起的紐帶,把那種沉迷于一件熱愛到無以複加的事情,而自己擡頭時,發現也有這麼一撮人,竟與自己同途的微妙情感,推到了聚光燈下,讓這個有點冷冰冰的世界也看一看,這是多麼迷人。(哈哈哈,說了這麼一句複雜的話,也許隻有真正熱愛過某件事情的人才會懂這樣的感覺吧。)
劇裡的有幾個人物我個人覺得也特别有意思。一個是Beth的養母。一開始我覺得她有點對Beth頤指氣使,而且還有點财迷心竅,我以為她會對Beth非常不友好,隻是把Beth當搖錢樹。後面我也漸漸理解,雖然她一開始确實是沖着錢帶Beth來的,但這也挺好。人非聖賢,對于這樣一個領養的青少年,難免會有一些功利的考量。
對人還真就是論迹不論心,若論心,這世上再無英雄。
除此以外養母該盡的義務她也并沒少什麼。而且實事求是地說,若不是養母那點賺錢的小心思,沒有養母的陪伴和支持,Beth的夢想乃至人生本可能會被扼殺在搖籃裡。所以我們看到,Beth對養母是有無盡的感恩之情,她最後一狠心買下了混蛋養父的房子很大程度也是為此,Beth不願看到象征着母親的房子易手。收拾家具的時候,Beth還特意注視着養母的相片。
Shaibel先生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就料想到,Shaibel先生可能等不到Beth親自回去看他了。Shaibel先生,你怎麼就這麼走了呢,Beth欠你的十美元還沒給你呢。(T ^ T)
這部劇裡面很多人物給人的感覺并不是那麼的鮮明的。比如反派壞得變态,我也并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是劇裡的這些具有複雜性“人”,時刻讓我提心吊膽。很多時候我都怕他們會做出一些我接受不了的事情,結果是他們的确做了些我并不太喜歡的事,但也并不是十惡不赦的事。可以說,很真實。大部分我們周圍的人,就是如此 。我們一輩子都遇不到幾個滿肚子壞水的大壞蛋,也不會有幾個聖人轉世般的好人,大家都不過是不那麼好的“好人”罷了。
還有個點令我非常意外,本劇竟然吐槽基督教那一套毫無道理,而且還是在馬列主義面前。本劇也是出人意料地沒有刻意抹黑蘇聯,而是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待蘇聯,并非意識形态或政府。最後的比賽上,白頭發蓋住臉的特級大師老爺爺對Beth說的話,和Townes說過的一模一樣。博戈夫輸了以後也并沒有氣急敗壞,而是以真正的,大師的姿态,欣慰地看着後輩成長并超越自己。這部劇中對Beth很重要的幾個對手都非常地尊敬Beth,就算是一開始桀骜不馴的Harry後來也變得那樣謙虛,他們也都成為了Beth成長路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雖然看起來很理想化,但我倒是認為,也正是他們的高尚,才讓他們成為了對Beth重要的人,對嘛?Beth的對手中并不乏對她輕蔑之人,他們最後隻不過是芸芸而已。
總之,這部劇讓我看到了一個好故事。Beth确實不是個普通人,但透過她,我看到了她周圍形形色色的人,Townes、Benny、Harry、下棋的兄弟倆、Shaibel先生、閨蜜Jolene、孤兒院院長、養父養母等等。讓我堅信真善美,即便是不那麼完美的,卻是最真實自然的。而且還過了一把為才華橫溢的天才大師喝彩的瘾。足夠足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