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陣子為了學習英語,我就去看了一些英文電影;雖然英文學的不咋樣,劇倒是真看了不少,哈哈哈。今天,我想要分享一部比較小衆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豆瓣評分高達9.1。

起初,我以為是一部輕松、愉悅的講述孩子之間友情的影片,但是看完之後,心情卻是有點點沉重。(溫馨提示:如果你最近心情不好,還是先不要看了,找部喜劇緩緩。)
01
清澈的眼眸,掩藏的罪惡
整部電影從開始到最後都沒有用那些戰争片慣用的赤裸血腥的鏡頭。沒有痛苦扭動的肢體,沒有淋漓的鮮血,沒有橫屍滿目,沒有不堪入目的種種視覺沖擊。

而是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了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了那個特殊的年代,以絕對平靜的方式挖掘人們的人性,極端诠釋着納粹的殘忍無情。

在8歲的主人公布魯諾眼中,猶太人身上穿的囚服是“條紋睡衣”,“睡衣”上的編号是他們在玩遊戲,他們所待的集中營是一個“農場”,“農場”外的電網不過是為了防止動物跑出,“農場”總是冒出難聞氣味的黑煙是因為在燒垃圾。


當了解到帕維爾放棄醫生職業來到他家廚房削土豆,什穆爾的爸爸放棄鐘表匠工作去補鞋子時,他覺着這是大人們沒有毅力。
甚至在他看來,身為軍官的父親的工作就是“讓每個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老師教導他“所有猶太人都是魔鬼”,姐姐抛棄了曾經喜愛的布娃娃,房間貼滿了希特勒的海報,讨厭猶太人,被洗腦成為一個納粹主義者。


布魯諾依舊相信着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是惡魔,這些都沒有影響他繼續和猶太小男孩什穆爾成為好朋友。


母親漸漸發現了集中營是屠殺工廠的真相,開始崩潰,決定帶着孩子離開這個壓抑的地方。此時,布魯諾已經不舍得離開這裡,不舍得離開什穆爾。
當什穆爾告訴布魯諾自己的父親失蹤了三天時,布魯諾決定利用最後的時間幫他一起找父親,于是也穿上了一件“條紋睡衣”,從鐵絲網下爬進集中營。

一到營地他們就被德軍帶到了毒氣室,開始他們隻是以為洗個澡而已,緊接着天窗打開,德軍向裡面注入了毒氣,兩個孩子完全不知道将要發生什麼,他們隻能用力地抓緊朋友的手......


當布魯諾的父母,發現布魯諾不見了之後,找到營地時,毒氣室裡已經沒有了喧嚣,又安靜了下來。

滂沱大雨下,抱着布魯諾的小衣服撕心裂肺痛哭的媽媽,和對着天空絕望狂吼的爸爸。可能在那一刻,他才意識到他此刻所承受的生不如死的悲痛,是千千萬萬的猶太人每時每刻都在承受的,而這罪惡悲劇的執行者,就是他自己。

在此之前,對于布魯諾的爸爸,一群人的死,隻不過是個數字。對于我們,二戰中猶太人的殘酷處境,也不過是段不忍直視的遙遠的曆史。

肅穆凄清的鋼琴配樂響起,畫面緩緩定格在毒氣室的密封門和門口一排排垂挂着的條紋睡衣上。
在結尾彈幕中,總有人在說這個猶太男孩是故意把布魯諾引到集中營裡的,我覺得這種想法真的是有些邪惡。布魯諾的父母在隐藏真相保護着孩子,同樣什穆爾的父母也在保護着孩子,告訴他那些黑煙是在燒舊衣服。何必總是以一個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一個小孩子?
02
珍惜當下,感恩擁有
“那場戰争的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軍隊和民衆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絕不讓曆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
——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去年,微博上有過一條關于#聽到爆炸就笑女童#的熱搜。視頻中,叙利亞的一位父親為了讓女兒免受戰争帶來的恐懼,便告訴他每當有爆炸聲響起,就應該按照“遊戲規則”哈哈大笑。這種教女兒用“笑聲”對抗轟炸的做法,催淚的同時(哎,年紀大了,見不得這種場面),也帶給人更多的思考。
聽到爆炸就笑的女童一家定居土耳其_騰訊視頻
很難去想象,在這個時代,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依舊有層出不窮的武裝襲擊、暴力沖突,遠東地區戰火不斷,極端分子四處破壞......
有人說:“不是我們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國度”。
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維和部隊方隊首次亮相。在聯合國7個維和任務區,2500多名中國軍人守護在最危險的地方,還有8000名維和待命官兵随時聽令出征。先後有13名維和勇士犧牲在異國他鄉,中國軍人用生命和熱血彰顯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
所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我有時會慶幸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慶幸自己生長在和平的中國大地上。我可以接受着九年義務教育,可以享受着社會主義帶來的各種福利,至少是可以肆無忌憚地奔跑在草坪上放着風筝。
願孩子們的世界依然充滿童話!
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小小福利
進入公衆号,回複“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即可領取免費觀影資格,
隻有5個名額,先到先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