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見有報道說,疫情當下,美國民衆大肆排隊購物的場所有兩個:一個囤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超市,另一個就是售槍的商店。
美國政府處理疫情的相關政策與措施,似乎并沒有有效緩解民衆的擔憂。相反,恐懼于可能的社會混亂狀态,促使他們中的很多人開始選擇儲備槍支彈藥。
其實,通過很多美式電影也能發現,持槍在美國是很常見的情況。很多男孩兒的成年禮物就是一支獵槍。槍支也被他們認為是,保護人身和領土安全必不可少的裝備。
在這個大背景下,槍械行業在美股大幅震蕩的情況下,依舊能好過其他行業。
正是由于槍械本身所具備的機械感、爆發力、終結性,讓無數的人癡迷于此(當然男性占比明顯更高)。因而,很多現代動作、犯罪、戰争等題材的電影中,槍戰往往都是必不可少,甚至于是整個電影的核心。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就是一部以槍戰為核心的電影——《疾速追殺》(John Wick,該系列包括《疾速追殺》、《疾速特攻》、《疾速備戰》以及計劃中的第四部)。
作為系列電影的首部,《疾速追殺》劇情相對簡單,人物關系很容易縷清,大量精彩的槍戰場面是這部電影的亮點。
相較而言,精巧的槍戰動作也讓這部爽片優于大多數同類型電影,得益于在這些動作上的設計,也讓影片在槍戰場面的鏡頭剪輯率稍低——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不頭暈。
同時,帥氣的男主——基努•李維斯(飾演約翰•威克),搭配上規整的西裝,那氣場直沖雲霄,秒天秒地,即廣大網友口中的“西裝匪徒”。從《黑客帝國》來到了《疾速追殺》依舊是穿着西服拿着槍!
從主旨上來說,這部電影給普通人提出了兩個建議:
1、對于未知的事情,要心存敬畏。就比如,對于不養寵物的你,請不要質疑寵物主人愛護自己愛寵的決心;
2、大多數人是不願被規則限制的,但想破壞現有規則是有前提的:你有更好的規則可作為替代品,且你有足夠強的能力能推行這個規則。
同時,在這部電影,甚至在整個系列中,有一些基礎設定:
設定一:男主角威克曾經是一個即便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也可以完成的頂級殺手,但為了妻子,選擇金盆洗手。
為了塑造這位頂級殺手形象,影片并沒有選擇平鋪直叙的方式,而是通過其他角色的口述來進行塑造——這是一種聰明且老練的做法。
一個已經“退出”的殺手,特别珍惜平靜的生活,但總會有那麼個人,來為新故事創造開端。
黑幫大佬維格•塔拉索夫在得知自己兒子得罪了威克,明顯感覺已慌了神。



見到兒子之後,沒說兩句話,維格就脫下西裝外套(氣場要高,西服可不能出褶)。
我以為這個時候要一頓狂K他這個坑爹兒子呢,然而僅僅一拳就完事兒了,随即開始訴說有關威克的故事。



規矩就是規矩,帕金斯女士,你咋有自信去見酒店經理呢,還是說你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
随着那句,“你的大陸酒店會員資格已經被你自己一手葬送了“,迎接她的是一陣槍聲。


正因為在這部電影中,特别強調了酒店這個規則的嚴厲,後面的系列中威克自己在酒店違規時,那種壓迫感才會更加強烈。
成熟的好萊塢體系,讓這類商業電影的制作相當駕輕就熟。
作為一部能讓大家在閑暇時間釋放壓力的消遣爽片,表現當不錯。
沒有過于複雜的故事線,隻有荷爾蒙爆表的場面,應該能夠很好滿足你的觀影需求。
假期還沒來得及理發的同學,要不要考慮一些基努的這個發型啊,配個西服也是沒誰了!
你看看基努那一通潇灑biu~biu~biu,是不是感覺相當爽啊?
然而,現實情況下,槍支在任何争吵中的作用也都是決定性,砰砰砰~
一切文明社會所特有的聲音,都可能會在短短幾秒中消逝。
聽聽這聲音,你有什麼想法呢?再想一想,如果這子彈都射向普通人呢?
社會上群體越複雜,矛盾可能就越多樣化。
這些矛盾本身就極富有挑戰性,如果再加上一個随時都可以将問題複雜度提升一個維度的“槍支問題”,那豈不是更難?
美國制度獨特,聯邦政府或者議會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無數個利益集團選擇的結果,大多數情況下,維持這種相對穩定狀态的前提也僅僅是共同的經濟利益(或者觀點)。
然而,這些基礎似乎在面對特殊情況時,不足以讓每個公民的基本權益都得到保證。
美國自身的曆史,又是建立在來自于不同國家的、無數獨立個體的基礎之上,種族主義原本是美國最敏感的話題,那個曾經宣揚“獨立、民主”的國家在這樣全球性的危機前,卻選擇舉起來這把“嗜血的屠刀”。
在這樣的情形下,相對而言,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人,也被迫選擇拿起了槍支,維護自己及家人的生命财産安全。
希望在國外的每一個華人,所擔心的極度危險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天平地安。
自由民主的目标是宏大的,但是因為不斷地被用作某些政客,掩蓋自己醜陋目的的說辭,才會漸漸讓人感到厭惡。
感謝大家的一起戰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就将疫情控制住,讓“春天”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