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16歲,父親允許我從軍”
“我當時才15歲,但是公告上寫的是招18歲以上,所以我沒有告訴他們真實年齡“
“有個工作需要完成,所以我就去做了”
這些文字是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的旁白,來自200名一戰英國老兵,他們在最青春的年紀走上戰場,參與戰鬥并活着回來講述戰争故事。
600個小時的訪談,100個小時的影片資料,成為這部90分鐘紀錄片的素材。于此同時,通過最頂尖的修複、上色及3D技術,百年前的黑白影像首次有了色彩,讓觀衆沉浸式地體驗戰争最真實的一面。

影片描繪了士兵們參軍、訓練、登陸到厮殺、再歸來的全過程,他們參與的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索姆河戰役。索姆河戰役發生在1916年,英法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并将其擊退到法德邊境,在位于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征地戰,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将坦克投入實戰。
影片開始,老兵們講述着參戰之前的故事,為了加入軍隊,他們隐瞞自己的年齡,在軍營中接受訓練,享受着人生最後的無憂時光。對于即将到來的戰争,他們沒有害怕,在國家的宣傳下,大部分人相信戰争隻是一時的,他們會很快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并享受榮光。

而當鏡頭轉向索姆河的戰場,士兵們踏入戰壕,黑白的影像突然有了色彩。觀衆們仿佛被拉回那個時刻,身臨其境地體驗“索姆河地獄”的真實狀況。
綠色的軍裝被鮮血染色,因彈灰和血污變得模糊不清的面孔,鐵絲網上的屍體已經凝固變黑,色彩讓觀衆直面戰争的殘酷,也讓我們看清了戰争的真相:

戰争是一種包裹着民族榮譽糖衣的緻幻劑,它的直接受害者們往往是那些懷抱夢想的年輕人。當他們懷着憧憬走向戰場,渴望獲得勝利、獲得榮譽,迎接他們的隻有死亡。
隻有走上戰場,你才知道你真正面對的是什麼。當第一聲槍聲響起,你的幻想會在頃刻間破滅,因為在地獄中不容許有幻想,隻有求生的欲望。

戰争讓人不再成為人,而是被投入國家機器的工具。
戰争會剝奪人類的一切身份,不管你之前是丈夫、父親、兒子、雇員,當你走上戰場,這些都不複存在,你隻是背着槍帶的射擊機器。
不僅是個體,戰争會催生“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敵對國家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惡魔。

戰争如此可怕,以至于沒有經曆戰争的普通人根本不相信它的可怕。這也是最諷刺和令人心碎的地方。影片中,當幸存的士兵回到家鄉和他們的親人朋友說起戰場的經曆,他們不願相信,或是毫不在意,他們已經回到了日常生活中,而那些老兵從最開始的英雄變成了大家不願提起的一群人,被永遠的遺忘了。

當戰争結束,普通人選擇往前看,隻有老兵們,永遠停留在過去。他們和城市的雕像一樣,被當成符号、象征,卻喪失了話語,變得沉默無言。而影片告訴我們,他們并非生活在黑白無聲的世界裡,并非隻是曆史書中的薄薄幾頁,也不是一閃而過的數字,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
他們喜歡啤酒和香煙,不喜歡每天吃同一個口味的水果罐頭;他們會因為恐懼而害怕,為戰友的離去落淚,也會在面對鏡頭時羞澀地微笑。他們是稚氣未脫的孩子,也是期盼明天的大人;是溫柔的丈夫,也是思念兒女的父親。

他們已不再老去,卻在光影中獲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