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如此簡單的幾字羅列,林殊超然的江湖地位便躍然紙上。可身為江湖第一幫江左盟的宗主,林殊卻不能像蔺晨一樣,于琅琊閣中把酒言歡,隻談風雅,而不問世事。

十二年前,可能是上天的垂憐,林殊成為了赤焰軍無數忠魂中的幸存者。劫後餘生,本可以遠離紛争,安心度過餘生。正如古語中描述,滄浪之水,清時濯纓,濁時濯足。可林殊終究不同,他心中的那份執念,不允許自己随遇而安,渾渾噩噩,他要複仇,為自己忠心耿耿卻慘遭滅門的家族,為了關心社稷卻無辜受誅的祈王,更為了無數冤死在梅嶺的赤焰忠魂。

...

林殊

終于,倔強的林殊幾經輾轉,再次踏入金陵城,再一次回到林府,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他駐足院外,久久凝視着這個兒時的家園。往事曆曆在目,曾經,這裡有最愛他的父親母親,有景琰和霓凰陪他玩耍嬉戲,而如今卻已物是人非。這座府邸褪去了雕欄玉砌般的繁華,取而代之的是碎石遍布,斷井頹垣,枯草遍地。林家人沒有倒在沙場中,卻敗于朝劇傾軋,爾虞我詐之下。

林殊不甘心,他内心中複仇的火焰早已蠢蠢欲動,精心準備多年,隻待時機成熟,勢必要燎原一片,為這個家讨回公道。

江左梅郎,麒麟才子進入金陵的消息,一經傳開。無數皇親貴胄紛紛慕名而來,欲請林殊入幕僚,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朝中地位如日中天的太子和譽王。蘇宅之外一時間門庭若市。林殊對他們假意迎合,内心則充滿了不屑。在林殊心中,這些人縱然錦衣玉食,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内心中卻是利欲熏心的小人,早已淪為權利的傀儡。

究竟該為誰效力,林殊心中早已有了人選,那便是他兒時的玩伴--靖王蕭景琰。

二人再次相遇時,景琰已從當初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成長為靖王。可雖說是皇子,地位與他的兩位皇兄相比,卻千差萬别。上至父皇,下至群臣,沒有人願意對他高看一眼。在太子和譽王眼中,景琰似乎根本就算不上皇子。

林殊找到景琰時,景琰怎麼也不會想到,眼前這位一襲白衣,溫文儒雅,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謀士,便是自己的摯友--曾經鐵甲銀槍,馳騁疆場的赤羽營主帥林殊。

在景琰眼中,林殊雖貴為麒麟才子,卻與那些謀士并無異同。他答應輔助自己,幫助他争奪皇位,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罷了。可林殊并不介意這些,對于他而言,為了達成最終的複仇大業,必須向景琰隐瞞自己的真實身份。

這世上,有一種相思,叫做咫尺天涯。就好像明明已經站在景琰身邊,十幾年來不及吐露的心緒,卻沒機會說出。其中滋味,隻有林殊能懂。

于是在随後的日子裡,林殊成為了景琰最得力幫手。雖然景琰是戰場殺伐之人,過慣了刀口舔血的日子,可朝堂上的争鬥遠比戰場上慘烈的多,兇險的多。金陵遠沒有表面看上去那般平靜,朝野之中,君臣猜忌,暗潮洶湧,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機四伏。每一步決策都要謹慎而行,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景琰遭到皇帝的冷眼無視,林殊便費盡心力,幫助他讨皇帝歡心。

景琰正直無私,堅守原則,不願做一些損人利己之事,林殊便說:“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就讓我來背負。那些陰暗、沾滿鮮血的事,就讓我來做。”短短幾個字,道盡了林殊人性的光輝,聽者為之動容。

景琰執意解救林殊舊将衛峥,林殊冒着重病在極寒的雪天勸說無果,便毅然冒着滿盤皆輸的風險,策劃實施營救。

...

林殊

江左梅郎智計無雙,布局缜密,手段淩厲,短短幾年的時間,謝玉,太子,譽王,夏江紛紛伏法。景琰也順利登上了太子之位。終于,林殊等到了那一天,赤焰冤案得以平反。

景琰終于得知林殊的身份,雖已貴為太子,在林殊面前,景琰依然還是曾經那個稚氣未脫的少年。

可林殊早已不是當年的林殊,為了幫景琰登上太子之位,他做了很多違背初心的事。在自己内心深處,他已經由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将軍,變成了冷血的謀士,做了很多為自己所不齒的事。縱然景琰可以理解他,他卻無法原諒自己。智計無雙,又怎敵得過似水流年。

如今夙願達成,家仇已報。林殊毅然決定重新挂帥出征,懷揣着赤子之心,回到熟悉的戰場。

可惜這一次,再也沒有下一個十三年等他,北境,成為了林殊永遠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