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on
翻拍自94年的《獅子王》,很多畫面幾乎都是完美複刻,那一年,我才兩歲,還沒有走進過電影院,幾乎沒有任何記憶留存下來。
之後腦海裡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是《花木蘭》,同樣來自迪士尼,98年上映,還是在親戚家用VCD看的,感歎畫面的精美和柔和。戰場和愛情,第一次映射到幼小的心裡,之後也看了《獅子王》,感覺就是一部同樣精美的動畫電影而已,甚至并不如其他的動畫電影來的記憶深刻。
二十多年過去了,全部由CG技術打造,令人瘋狂的毛發細節,又一部《獅子王》來了。還是非洲大草原的乞力馬紮羅,還是榮耀石的登頂,還是那個在朋友陪伴下,終于成為森林之王的辛巴。隻是,一切,都徘徊在了現實和虛幻的邊緣。

辛巴
觀影有很多的小朋友,影片中細節無比精緻的獨角仙變色龍等,成為了孩子們炫耀的資本,你不認識我認識,這是屎殼郎,那時毛毛蟲。八九歲戾氣正重的孩子,還是可以以誰懂得多為傲,我卻總有一些深深的不适感。
精确的CG技術讓動物可以說話了,對着上的嘴型,生動的表情,孩子們的理所當然,成年人的歎為觀止。木巴沙所有的話,怕失去辛巴的害怕,日月交替,必定失去的陪伴,以前不懂,現在卻一下子全懂了。孩子們為沒看過的老鼠和飛鳥驚歎歡呼,我卻因為獅子豪豬犀鳥成為好友羨慕不已。

平等
《獅子王》的劇情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讓一個孩子淺顯理解什麼是居心叵測和誣陷,什麼是人生的挫折,什麼是好友,什麼是再次站起來。但是,觀影烏烏壓壓的成年人,可以看着小辛巴開始母愛泛濫,看着三人行抿起嘴角,看着這明明是非洲實景卻遠遠超過現實的畫面而深深向往。
世上沒有獅子王,影片裡沒有人,沒有槍,隻有那個動物王國,甚至沒有四季,隻是單純的一個故事。孩子沒有任何障礙,他的心裡什麼都沒有。但是成年人觀影的心,卻裝載了太多。
羚羊斑馬就是可以吃的,雄獅子是懶惰的,母獅子才是捕獵的辛勤者。明明知道這是兒童的童話,但是因為寫實了,便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當動畫越來越真,CG越來越發達,每個人的烏托邦都可以在屏幕上綻放。畫面越夢幻,現實越骨感不是麼?
你越向往大海,你越沒見過大海。你越驚歎于畫面的美麗夢幻,你眼前的現實就有多灰暗蒼白。
辛巴在另一片森林吃蟲子長大了,無憂無慮,有綠草有森林,為什麼要回去呢?
娜娜居然遇到了辛巴,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了還在世外桃源,為什麼還要回去呢?
故事是大多數人的故事,但是生活卻是每個人各自的生活,沒有一個人的夢想是成為獅子王。
影片裡,能有一個犀鳥豪豬組合,能有一個娜娜,或者,什麼都沒有,有一塊吃毛毛蟲也能度日的美麗森林也好,都沒有。
作家是孤獨的,畫家是憂郁的,所有的藝術家都是因為看不到自己想看的現實,才殺掉現實的自己,在内心的烏托邦裡轉生重新開始。
高更為妻子做了最後一頓飯,離家出走開始當畫家。梵高毫不在意自己現實的軀殼,可以割掉耳朵表達自己内心的轟烈,無數CG的工作者,可以看着自然的美景,在熒幕上構建出比現實再美出一個境界的國度,他們的向往,同樣在内心的另一個地方。
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手機沒電了,揣着兜就這麼快兩個小時發呆看着玻璃,有時是窗外飛馳而過的暮色,有時就是自己呆滞的投影,頭幾分鐘特别不适,但是之後的所有時光,就那麼靜靜呆着吧。
獅子王的世界裡,大象,斑馬,獨角仙等等,就是一個鏡頭,但是他們在動物王國裡,就是安詳的存在, 他們的出場,就是幸福的象征,親人的靈魂在天上,果腹的蟲子在地上,可以奔跑,也可以枯坐直到長大。
成年人在做小孩子看的動畫,小孩子看的卻是每個成年人心中的生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