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公園裡看見推着嬰兒車帶孩子玩耍的媽媽;當我們在咖啡廳看到推着嬰兒車喝咖啡的媽媽;當我們在商場看到推着嬰兒車哄孩子的媽媽們……你會覺得她們的日子很輕松、惬意嗎?如果是這樣,請你問問自己的媽媽,當時養育你的情境是喝幾杯咖啡那麼悠閑嗎?

圖片來自網絡
誰的咖啡
在看《82年生的金智英》這部電影時,有幾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鏡頭:當疲憊的媽媽推着自己孩子在公園,剛想喘口氣喝一杯咖啡,旁邊的人會以一種調侃的口氣說:“命好啊!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還到處轉悠……”聲音很大,也很刺耳,她匆匆拿着咖啡,推着孩子離去了……

一杯咖啡的位置
是什麼時候家庭主婦成為了一個人人羨慕的職業呢?我想大概是那些想逃脫現實工作壓力的人吧!覺得躲在家裡,養養孩子,就可以衣食無憂。但他們如願躲在家裡就真的是合格的“家庭主婦嗎?”抱着這樣想法的人,他們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裡都做不了什麼卓越的成績。
那麼,金智英為什麼不能像她的姐姐那樣,站起來去直接反駁那些說風涼話的路人呢?她明明知道他們說的不對,為什麼要默默忍耐呢?
因為在她的内心中,雖然她知道這些話刺耳,但她也能感覺到社會中對于家庭主婦普遍的偏見。那是來自于家庭、社會、文化中由來已久的他人話語鎮壓……
當她小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媽媽作為家庭主婦被奶奶各種挑剔;媽媽為了供養自己的哥哥們上學,放棄夢想做老師的工作而去做衣服補貼家裡;公司理事對于已婚有孩子的女性員工的輕視和言語侮辱;公司女廁所裡被默默允許的偷拍針孔攝像機……
這些根深蒂固對于女性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打壓,也讓金智英慢慢忘記了自己的價值……
她默默忍受,默默生氣,卻不敢反駁。終于,她病了……
在一系列掙紮和痛苦後,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開始正視自己内心的沖突和痛苦,自己真正的需求。是的,這一次不再是母親、妻子、女兒……而是自己作為一個有着獨立人格的人的需求!
影片最後,當她帶着女兒去咖啡店買咖啡時,她不再懼怕被冷嘲熱諷的年輕人歧視。而是迎向他們,質問那個随意辱罵她的人:“為什麼可以随意對一個僅認識幾分鐘的人妄下評斷呢?”

路人對于媽媽惡意的攻擊
即使要評斷别人,也請保有作為一個人的尊重和禮貌,不要高聲辱罵,因為這是文明的公共場所!
看到這裡,我知道金智英的病會慢慢好起來的,因為她開始捍衛自己“喝咖啡”的權利了!是的,我是一名家庭主婦,我有年幼的孩子要照顧……但那又怎麼樣呢?我也可以喝一杯自己想要的咖啡,這礙着别人什麼事兒了呢?
所有的全職媽媽們,所有的家庭主婦們,她們為了家庭,暫時從社會回歸,但是她們不是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她們隻是以不同的形式在為這個家庭工作。
确切地說,她們為這個家庭奉獻地更多,暫停了自己要做的事業。一心在家,沒有同伴,隻有無盡的家務活和哭鬧的孩子,沒有任何酬勞,還要看老公和婆婆的臉色來花錢……
我想這個世上,能做這麼艱苦的一項工作的,也隻有偉大的媽媽們了。她們把自己所有的愛和耐心都給了這個家庭!
旁人又有什麼樣的立場來評判她們呢?
每一位女性的痛
金智英的媽媽手上有一條觸目驚心的傷疤,從小她就看到了。
那是媽媽為了補貼家用,供她的舅舅們上學,日夜在工廠做衣服被縫紉機弄傷留下的傷疤……
第一次聽到媽媽這樣說,智英很不解,為什麼媽媽要承擔這麼多呢?媽媽的夢想呢?從前是作為女兒,她要犧牲;現在是作為媽媽,她要犧牲和妥協……天真的她問媽媽:“是因為我們,而讓媽媽放棄了夢想嗎?”

媽媽的夢想
當她做了妻子和母親時,她越來越理解媽媽的心情了。真的是孩子拖累了媽媽們嗎?
為什麼女兒明明也可以去幼兒園了,為什麼智英還要試探丈夫的态度做一個兼職?
因為智英的内心是不想跟這個社會脫節,她想要更多的連接,她想要自己的價值。哪怕做一個兼職的收銀員,她都是一個有工作的人,不用承受外界的歧視,繼而得到内心與社會的認可。
金智英,她生活在一個還不錯的家庭裡,父母可以讓她和姐姐上學、找工作,而她的老公也不是完全對家裡不管不顧,也會每天盡早回家,分擔家務。
但是即使這樣,她的痛苦和掙紮還是讓人看着那麼心疼。因為這不是一個個例,而是社會對于女性、對于母親們的一個根深蒂固的綁架。
作為妻子、作為母親,你理所應當照顧好家庭、看好孩子……而男性每天工作壓力那麼大,回家理所應當被照顧!
這個“真理”從爺爺到爸爸到兒子到孫子,就一直這樣傳承下來了……甚至連女性自己都覺得是這樣的。
可是時代在變化、社會在前進。金智英的媽媽在聽到她的爸爸對着智英大吼:“幹脆畢業後就嫁人……”時,終于憤怒不已,質問:“現在是什麼時代了,為什麼還能說出這種話……”
這是對于整個僵化認知和思維的一種反問。難道你們還期望女性還是以前那個靠男人而活的家庭傀儡嗎?
金智英和姐姐,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有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女性。她們在職場都是很優秀的人才,為什麼她們就要理所應當地低自己丈夫一等呢?忍受婆婆、路人的輕視……
姐姐的表現與智英剛好相反,她深知女性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是要被看見和尊重的。從學生時代,就痛擊暴露狂、到生活中,絲毫不為不擅長家務而羞愧,因為她深知,自己有能力在這個社會立足,可以讓自己生活得很好。從來不畏七大姑八大姨的評論、閑話,因為她知道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掌握主動權。

姐姐的宣言
而智英對于家庭的妥協和犧牲,是她不如姐姐嗎?不,那是她作為女性對于家庭的愛的一種犧牲。可是這種犧牲卻沒有得到婆婆和社會的理解和感恩,卻是一味地越界試探,到最後連一杯咖啡的位置都沒有了……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傷害和諷刺呢?
當路人們一次次評判一個媽媽是否有價值的時候?那麼自私的你們又為家裡做了什麼貢獻呢?
智英借自己外婆之口對媽媽說:“不要再犧牲自己了,孩子可以為自己負責,你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對她最大的支持!”

智英代替外婆說給媽媽的話
這應該是千千萬萬個媽媽們,内心渴望聽到家庭說的一句話吧!丈夫在抱怨妻子沒有把孩子照顧好的同時,先看看身邊的妻子,她們的心是否已經傷痕累累了?她們承受的非議和壓力,她們承受的孤獨和心靈掙紮也是應該被看到和照顧的呀!
到底是誰病了
影片一開始,金智英的丈夫就去心理醫生那裡咨詢自己妻子的病情。可看着劇情的展開,看着金智英一路走來的成長:
當她被不懷好意的男生跟蹤,爸爸反而質問她是不是穿得不得體時;
當她在婆婆家忙前忙後的做事,卻被婆婆一再無視時;
當她的爸爸在她生病時,也隻想着給弟弟買補藥時;
當她提出要返回工作,老公計劃請育兒假,被婆婆破口大罵時……

婆婆的自私
到底是誰病了呢?
我們總是被環境、壓力裹挾着在做一次次選擇時,這種對于人生的無力和絕望是我們難以跨越的高牆。當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不能在這個社會、家庭發聲的時候,這又是誰的責任呢?

智英的困惑,也是女性的困惑
作為一名社會中的人,其實我是很反感,那些不負責任、自以為是的大男子主義評斷話語的。他們對于人沒有起碼的尊重,不光是性别歧視,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而為什麼整個環境又默默地允許一些歪理在社會中一直存在呢?一方面是享受着這樣利益的人,在縱容支持着這樣的導向。另一方面,也許是我們千千萬萬的金智英的隐忍和沉默,讓這樣的輕視變得理所應當;讓這樣的野蠻和無禮變得司空見慣。
金智英她是我們普普通通女性中的一員,她是母親、是女兒也是妻子,但最重要的是她也是她自己。她首先應當被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所尊重,所平等對待。
而作為金智英的我們呢?在愛丈夫、愛女兒、愛家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人生而負責呢?敢于堅持自己的價值和原則,敢于說出自己的好惡,敢于向前一步,為自己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