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老歌一段心路,一部影片一種人生。當《你的樣子》遇上《阿郎的故事》時,我不由得心生感概了。

一個是經典老歌,一個是經典老片,而最能打動我的還是其中的故事。

...

人生就是一種成長,或早或晚。

作為主角阿郎(發哥扮演),他的人生軌迹可謂是“原地踏步”。

年輕時浪蕩不羁,妻子波波(張艾嘉扮演)都已經懷有身孕了,他竟然在外面亂搞,甚至被波波撞見後還對她實行了家暴,可謂是将男人的“壞”演繹到了一個極點。

接着,懷有身孕的波波離開了那個家後,阿郎并未有任何收斂,反而繼續帶着别的女人放浪形骸,并造成了一次重大車禍,阿郎也因此而被關進了監獄(兩年)。

阿郎的心性改變應該是從養育波仔(黃坤玄扮演)開始的。有了孩子,也便有了責任;有了責任,他這才開始了成長。

阿郎若僅僅停留于這個成長階段,或許就不會有更多的精彩了。

波波的再次到來,以及波仔的從中促合,讓阿郎漸漸懂得了反省,并重新喚醒了其内心深處對于波波的舊情。

...

雖說此時的波波有了未婚夫柏卓( 餘家倫扮演),但她心中或多或少還是留有幾分餘情的。關于這點,從他們再次相約于同一家餐廳這處片段裡就可以看出了。也大概是因此阿郎才有了試圖重新去追求波波的念想。

然而,柏卓的出現以及他強烈的不滿讓阿郎那顆重燃激情的心頓時又陷入了痛苦和愧疚之中。舊情難續便是阿郎心中最大的一個梗,他不是不能愛了,而是愛的機會早已喪失了。如此,他才會逼波仔去跟波波一起生活,他甚至還首次動手打了波仔。既然破鏡難圓,那便隻好成全她做母親的希望了。此時的阿郎是痛苦而愧疚的,同時更是成熟而理智的。因為他想成全的不僅僅是波波的希望,更還有波仔的未來。将一手養育大的兒子拱手讓出,那是怎樣的一種抉擇和痛苦?阿郎哭了,一向玩世不恭的他竟然默默流淚了。

男人的眼淚,彌足珍貴,若非深情或崩潰,甯可微笑面對。

...

趕走波仔後,阿郎重新拾起舊時的夢想,去參加摩托車比賽。既是為證明自己,更是為了心中所愛。

最終,阿郎在比賽時被對手猛烈撞擊導緻頭部受到了重創,在失血過多後,他葬身于火海之中。

波波、波仔、龍五(達叔)都眼睜睜看着大火将阿郎吞噬,那種悲恸場景可謂是令人錐心刺骨的痛!

我們習慣了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我們甚至也信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處世哲學。可《阿郎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心痛和無奈。

許多時候,并非浪子不願意回頭,而是在他想回頭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不複存在了。也大概如此,《阿郎的故事》才更加令人概歎!

...

他傾盡一生
仍是浪子的标簽
他悔恨的淚水
在那無人的角落傾瀉
他深藏于心的
依然是愛的抉擇
他葬身火海
隻為證明――浪子已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