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休息一天(明天要加班),可不能浪費啊!于是搜了下電影,發現了這部評分913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買了下午2點半的這一場。

  1點半開始收拾,到達影院離開始還有十分鐘。進場才發現"巨幕"真不是蓋的,視覺和音效特别好。很久沒有進過巨幕廳了,一般看是3D,自己選座。這次用了系統選座,中間位置,2D,但是觀影效果超棒!

  看完以後,整個人還沉浸在那次"live aid"的演唱會現場,離場的時候分不清自己在哪裡!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5星推薦。

01 電影的表現手法

  用倒叙的方式,前後呼應,故事情節緊湊,取舍有度,幾乎沒有累贅的部分。最後一次"live aid"的現場演出,直接把氣氛推到最高潮,燃爆全場。

  從最初的Smile樂隊到Queen樂隊的組成。從默默無名到一舉成名,矛盾日顯,到最後握手言和,環環相扣。讓觀衆對Queen有了直觀的了解,為他們的創作理念所折服——創作讓每位觀衆都可以參與的歌。

  因為是人物傳記式的電影,所以最後有對Queen成員的人物概覽。大有在最高點戛然而止的意味,既讓觀衆激情澎湃,又讓觀衆對弗雷迪· 莫庫裡感到惋惜。

02 Queen是一個團隊

  電影主要是圍繞弗雷德·莫庫裡來進行的,把Queen從建立之初,到最後成名。同時,對于他個人的披露也是最多的,好像主要是為他一個人而作。

  其實,不然。弗雷德沒有Queen的其他成員,就不能成為弗雷德,同樣,Queen沒有弗雷德,就不能稱之為Queen。

  弗雷德和Queen團隊産生分歧,決定單飛。雖然他能找到貝斯手,吉他手,但是融合不成一個團隊。最後幡然醒悟,重回團隊,這樣才能安心地創作,安心地唱歌。

  團隊是什麼?團隊就是一群相互理解的人聚在一起,各司其職,讓每個人發揮其作用,達到整體的利益最大化。他們既是同事,又是盟友,更是相互理解與包容的朋友和家人。

03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雖然弗雷德是Queen的靈魂主唱,但是在他沒有進行進入樂隊的時候,隻是一個普通的機場行李搬運員。從搬運員到火遍全球的樂隊主唱,好像他是靠着幸運在一路開挂。其實不是,因為他一直都有準備!

  當Smile的主唱離開後,弗雷德找到了Smile的其他成員,進行了一場非常厲害的"自我銷售"。

  首先,他表達了自己對Smile的喜歡,并且對裡面的Brain和Taylor進行了研究。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接着拿出自己寫的歌詞,卻被告知主唱離開了Smile。

  這時候,弗雷德沒有失望或直接離開,而是直接唱了一首smile的歌,完美展現自己的唱功。被Taylor說"龅牙"不适合Smile樂隊,他并沒有自卑和放棄,因為正是因為"龅牙"而讓他的音更加特别。

  龅牙又怎樣?不會貝斯又怎樣?他一樣地自信,想要什麼就直接去争取。包括後面主張把樂隊唯一的财産——車,給賣掉,加上一個月的演出工資,換一個去錄音棚錄音的機會。當投資人不認同他們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時,他能堅定地相信自己就是對的。并且把唱片拿到電台直播放映。

  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有些瘋狂又不按常理出牌,但是最後都證明他是對的。因為他有實力,能夠明白什麼是對的選擇,即使與常規不符。

04 犯了錯就會受到懲罰,誰都一樣

  弗雷德的這種性格肯定是有兩面性的。他有才華,但是又有着恃才傲物的桀骜不馴,太過自我。開會經常遲到,給别人随便換名字……産生矛盾并且樂隊解散是必然的。

  成名後的他,金錢名利都有了,但是卻越發地孤單寂寞,而且發現自己是同性戀,加上各種壓力,讓他相信小人,走入迷途。

  試圖通過各種Party來緩解内心的寂寞和滿足自己的濫交,最後越陷越深,精神崩潰,把真正關心他的人隔絕在外,音樂才華也消退,還患上艾滋。幸好後面他能及時醒悟,回歸正道。

  一面為他感到惋惜,一面不由感慨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犯了錯都要為之負責,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歌壇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