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春琴抄》,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潤一郎 的一部代表作,好幾次被搬上大銀幕,其中最著名的一版由著名演員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出演,為世人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我沒看,看完小說,對這樣畸形的愛情欣賞不太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從客觀上來看,并沒有跨越不去的鴻溝,糾纏一生的情愛,更多是春琴的矯情和變态吧。而春琴和佐助,一個施虐的女王,一個受虐的忠仆,到也算是天作之和,外人無法看明白的關系,他們自己應該是甘之如饴吧。

      春琴,一個驕縱的富家小姐,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從小在舞蹈上就有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後面失明轉而學習三弦琴,馬上在三弦琴上也顯露出别人難以比拟的天賦。

      佐助,一個鄉下來的學徒,到春琴家是想學習生意之道,回到鄉下好繼承家裡的店鋪。因為春琴要去師傅那裡學三弦琴,需要一個人牽着她的手走路,佐助本來是牽她手的仆人之一,但春琴喜歡佐助牽手,後面就變成了佐助一個人的任務。

      春琴很美,因為變成了盲人,更是增添了一種娴靜出塵的美麗。少年的心就這樣慢慢淪陷。

      佐助開始偷偷學習三弦琴,他大概是覺得,在彈奏三弦琴時,和春琴有了一種聯接吧。他半夜等其他學徒都睡去之後,躲在封閉的壁櫥裡練習,那裡漆黑一片,他閉着眼睛,感受到了盲人春琴的感受,密不透風的壁櫥,是佐助的天堂。

      後來佐助偷偷學習三弦琴的事情,暴露了,内宅命他把他所有會彈的曲子,都在内宅面前彈一遍。大家都驚訝于他天生的音感和節奏感。春琴願意當他的師傅教他學琴,因為成為盲人的春琴脾氣非常乖張跋扈,身邊的人也樂于有這麼一件事情分散了春琴的注意力,父母也願意她有一個伴,于是,比佐助小了好幾歲的春琴正式的成為了佐助的師傅,一場虐戀揭開序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春琴對佐助非常嚴格,雖然她自己還是孩子,但她模仿自己嚴厲的師傅,對佐助非打即罵,佐助彈奏稍不如意,就動不動罰他彈奏到深夜。佐助當然也還是孩子,被春琴罵了就嗚嗚的哭,直到有一次春琴發怒,要求他不準哭出聲來,從此佐助就都是無言的接受春琴的壞脾氣。

      春琴的施虐氣質由此可見一斑,而佐助,是否天生受虐?也許是這些敢怒不敢言的日子中潛移默化的形成這種個性吧。一邊受了欺負不敢說,一邊又對春琴極度尊敬和崇拜,由此慢慢形成了受虐體質也未可知。

      為什麼說他倆原本可以是一對良緣?雖然他倆身份地位相差巨大,又有了師徒之名,但這些并未成為他們之間的鴻溝,春琴的父母看他倆這形影不離的樣子,也想促成他倆,幹脆讓他倆結婚算了,想不到一提出就受到了春琴的強烈反對,似乎讓她嫁給佐助是極大的侮辱,她說她甯死也不會嫁給這個下等的仆人。

      然而想不到的是,春琴懷孕了,她母親猜測孩子必然是佐助的,于是又提起此事,讓他們在孩子出生之前結婚。春琴抵死不肯,說孩子不是佐助的,她也不準備和孩子的父親結婚,讓他們不要再管了。随即,再一次表達了對佐助的蔑視,說自己再怎麼也不可能和佐助生孩子。

      面對春琴的父母,佐助隻是哭泣,什麼都沒說。

      孩子生下之後,就送人了,春琴和佐助繼續原來的關系,繼續着他們的學藝之路。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後來春琴的師傅去世,春琴挂牌收徒,自立門戶。她帶上佐助,佐助成為了她的私人貼身助理。但是在外人面前,春琴對待佐助極度苛刻,不但工資極低,連衣服都克扣到底,佐助過着異常貧寒的生活,春琴自己卻是奢靡至極,連她養的鳥兒都有好多專門照顧的仆人,非常鋪張。佐助毫無怨言,嘔心瀝血的照顧着春琴。

      在春琴的家裡,佐助是仆人,春琴任何事情都是佐助照顧,包括洗澡、上廁所,春琴都不會動手,冬天腳冷了,就命令佐助用胸口來捂熱。春琴收徒,佐助很多時候也會代為上課,但是春琴不允許徒弟們稱佐助一聲師傅,讓他們隻能叫佐助,徒弟們又不好直呼其名,于是就經常沒有稱呼的和佐助打交道。本以為春琴和佐助算是夫妻,但是看着春琴的态度,大家又不敢斷言,又覺得大概就是師徒關系或者是主仆關系吧。

      故事在春琴意外被人毀容之後達到了高潮。春琴一向以美貌為傲,雖然失明,但是對化妝打扮十分用心。毀容之後,她不允許别人看到她的臉。她對佐助說,她最不想被佐助看到她毀容的臉,但是别人可以看不見,佐助和她天天朝夕相伴卻不可能看不見,這讓她非常的痛苦。兩行眼淚順着她的臉頰流了下來。

      于是,過了幾天,他們之間發生了以下的對話:

      春琴:佐助,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

      佐助:我剛剛用針把自己眼睛刺瞎了。

      春琴: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佐助:現在我已經跟你一樣了。我也看不見東西了。

      春琴:一定很痛吧。

      佐助:不痛。和老師所受的苦比起來這點痛算得了什麼。現在我終于能進入老師的世界裡了。我看到的老師是十年前的樣子,永遠是那麼美麗高貴,我忘不了她。

      春琴:謝謝,謝謝。現在隻有你看不到我的臉了。

      佐助:現在你可以放心了,我跟你一樣了。我們像從前一樣可以過着安詳平靜的日子。那多好。你高興麼?

      春琴:我高興,我太高興了。

      佐助:你放心,這一輩子我都不會離開你。

      據春琴和佐助的徒弟回憶,佐助說過,失明後的日子是他覺得非常幸福的日子,有可能他覺得那時他算是真正走進了春琴的世界吧。他說:失明後他覺得這個世界仿佛變成了極樂淨土,好像隻有他和師傅兩個人活着,居住在蓮台之上。失明後,他才能清清楚楚的觀察到師傅豔麗嬌美的容顔,手腳的細嫩、肌膚的柔潤和聲音的優美,以及師傅彈奏三弦琴的美妙樂聲,都是失明後才真正領悟。

      春琴一生都未承認佐助,五十八歲因病去世,在此之前,除了一開始那個送了人的兒子以外,她和佐助還生了兩男一女,一女出生就死了,兩男被送到鄉下送人了,春琴死後,這兩個兒子并不想回來人失明的父親,而佐助也對這兩個孩子沒有什麼感情,他的餘生都用來追憶他的師傅,不斷的傾訴他師傅當年是多麼多麼的美麗。

      佐助在八十三歲去世, 去世之後,根據春琴生前的意願,在修建墳墓的時候,僅在春琴墓稍遠的地方,修建一個明顯矮于春琴的石碑,依舊以一個仆人的姿勢,守護着他的女神。也許這外人看來悲苦的一生,對他而言,卻是幸福。

      春琴一輩子離不開佐助,卻又認為他隻是一個低賤的奴仆,不肯接受他,反而處處刁難、苛待于他。如果她可以放下心中的執念,接受佐助,和佐助結婚,說不定就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夫妻二人有同樣的藝術追求,琴瑟和諧。但她終究偏執到底,而她的這種偏執,也許也有佐助推波助瀾的成分,隻能說是你情我願,外人無法說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春琴和佐助的畸戀,我無法理解,但對于古崎潤一郎的文字,我倒是非常之喜歡。他以一個考究的寫法去剝離出春琴和佐助的一生,寫到文獻中的記載,也加入他自己狡猾的猜測,不美化裡面的任何一個人,對于主人公春琴,有時候他也會有說她心理變态的諷刺,但也不吝啬去贊美她在藝術上的成就和天賦。這篇小說篇幅不長,卻精妙有趣,韻味悠長。不愧是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