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一開始,給予Beauséjour一個面部特寫,貌似明白自己最後結局的Beauséjour在自己臨死前的最後時刻,深情的擁抱并凝視着那即将失去母親的可憐孩子。接着,畫面在汽車座位後固定,Beauséjour離開汽車前再次凝望着她的女兒。這兩個鏡頭都在一個狹窄的汽車内,用近距離的方式,細緻的刻畫了人物的神态,更好的表現Beauséjour内心複雜忐忑的情感與對孩子的不舍之情和深情至微的母愛。而這輛車,彷佛是生與死的界限:在車内,尚且能再多陪伴一會兒自己的女兒,享受多一會兒溫馨的時刻,一旦出去,面臨的将是殘酷的審判與必死的結局。同時,車也是平庸與無畏的界限,Beauséjour可以選擇躲在車内聽天由命,但是,Beauséjour卻帶着理智與無私,視死如歸,毅然下車,為了保全家人,懷着愛,飲彈自盡。

場景二:Beauséjour下車後走向Max,含淚微笑着對Max說“照顧好孩子,我愛你”。Max也回了“我愛你”。接着,Beauséjour保持着鎮定與從容,轉身飲彈自盡。随着Beauséjour的倒地,畫面轉為固定全景鏡頭,以一個客觀的旁觀者身份遠望着癱倒在地的Beauséjour,凝望着死亡,冷靜而深邃,嚴肅而莊重,沉寂而憂傷,給予觀衆充足的情感緩沖與沉思的時間。Beauséjour對丈夫、孩子的愛已超越生死,說完愛你我的瓜後豪不猶豫的告别了這個世界,告别了她最親愛的,與自己相依為命、共同患難的丈夫與在戰火紛飛時出生、剛學會走路、尚未開始記事的孩子。她為了不牽連丈夫與孩子而選擇走向死亡的行為,表現出Beauséjour無私的愛與心中格局之大,Beauséjour為了顧全家庭而死的客觀理智的選擇與之後以客觀角度看待生死的固定遠景鏡頭相互映襯,更深層次的體現出Beauséjour愛之深沉,用鏡頭語言完美的诠釋了愛情與母愛的偉大,使影片“愛”的主題得到升華。

另外,兩處Max的面部特寫極為震撼,慢動作、八字眉、臉上灑滿着滾動的雨滴,再加上布拉德·皮特精湛的演技,完美的呈現出Max突然面對妻子自殺時,内心的混亂痛苦、不知所措。凄涼哀婉的音樂漸漸響起,以聲襯靜,安詳而悠長,伴随着每個鏡頭,前半段音樂似乎是一種哀鳴,為在這殘酷的戰争中所有被迫失去所愛的人而歎息;後半段則給予在戰争中身心飽受摧殘的人慰藉與希望。接着,鏡頭切換到車内,透過朦胧的車窗向外看着Max在雨中靜靜的守候着Beauséjour,停留片刻後,鏡頭緩慢的移動到孩子身上,此時的音樂曲調也逐漸變得緩和,是音樂前半段與後半段的轉折處。孩子此時抓頭,表情嚴肅,神情不安,眼睛下斜,也許,尚未懂事的她也能感受到最愛自己的母親死去的痛苦吧。

場景三:随着畫外音的出現,畫面轉到Beauséjour給未來的孩子寫信的場景,寫信過程中,Beauséjour的獨白貫穿着四個慢動作運用得恰到好處且最有價值的閃回畫面:1.Beauséjour與Max捧着在炮火轟炸中出生的嬰兒。2.Beauséjour凝望着Max抱着孩子在屋中。3.孩子剛學會走路。4.Beauséjour與Max認識之初最深情的凝視。這幾個閃回場面,是Beauséjour明白塵埃落定,自己必将離開自己親人所做的最後回憶,把所有的最深沉情感、最核心的價值、對愛最完美的诠釋濃縮在四個閃回中,第一個閃回見證了Beauséjour與Max在炮火中愛情的結晶,讓觀衆體會到這弱小的生命來之不易,也是Beauséjour為愛而死的原因之一。中間兩個閃回則是過渡與陪襯。最後一個閃回讓觀衆在Beauséjour死後,重新回到原點,回到他們認識之初最深情的凝望,那一幕,仿佛《大魚》中Bloom初見Sandra時的時間靜止、愛被定格永恒,就如尼采所說的“當心中充滿愛時,刹那,即永恒”。四個片段,一個聲音,主導着整部影片的情感,總結并再次突出了最核心的主題:愛。為影片“愛”的主題添上了具有濃厚色彩的點睛之筆。

場景四:畫面轉到一件溫馨的小屋處,鏡頭轉向桌子上的許多畫框上,鏡頭緩慢的向左移動,把畫框中女兒的照片一一呈現在觀衆面前,緊接着,鏡頭在屋子中央,面向着窗外的草原慢推,Max與長大的女兒在草原上閑适的散步,最後,鏡頭下移,移向了被定格的永恒—愛—Max與Beauséjour的結婚照。整個片段鏡頭移動緩慢,讓觀衆感受到一種舒緩與安詳;悠揚、柔和的音樂、陽光明媚的草原、安然、幸福的背影、極緻的調度,共同構建出伊甸園般的美好圖景,在飽經苦難後,如今的Max與女兒正如Beauséjour當初所願,幸福康樂的生活在一起,讓愛延續,成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