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這部電影,我全把它當個神話故事,從頭到尾讓我覺得乏善可陳,對比李安的《喜宴》、《推手》等等,這部讓覺得失望,更疑惑為何它能夠有如此高的藝術評價。直到我點開了豆瓣,仔細閱讀了幾位高贊大神的影評,我發現原來這部片如此之“絕”。

有時,最“不可能”的就是“真相”。

原來每個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原來每個我觀影時小小疑點都正是伏筆和暗喻,它們都告訴着我們Pi口中的第一個故事(影片所直現)是假的,甚至連他講的第二個故事,讓很多人已經不願意相信的、已然夠理性的故事都是假的(Pi、Pi的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廚師将其吃掉。然後Pi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争執,被廚師所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喂鲨魚。Pi出于憤怒殺了廚師,并吃掉了他)。隻有第三個故事才是真的,那是完全存在于每一處的意象中,Pi根本無法啟齒、不敢回憶的——母親根本沒有被丢到海裡,而是被Pi吃了,對,他食母了!

這個“真相”直直地抛向我時,我是拒絕的,我無法想象一個生于宗教信仰家庭的Pi,一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Pi能夠做出這些。這遠遠超出了我對世界的認知,在我的世界裡,那就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明擺着的客觀真相卻讓我不得不選擇直面它,直面人性,人性中本就包含着神性和獸性,如果将獸性無限放大,就會是這樣的呈現甚至更無法想象。

這個世界本就是這樣,總有人的“善”讓人無法想象,卻也總有人的“惡”讓人根本聞所未聞、甚至根本無法相信。“北大弑母案”、“未成年輪j未成年案”、近幾個月平均幾天一起的“殺妻案”...這些都在一次次地逼着我們去直視着這些将“獸性”無限放大的後果,都在赤裸裸地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真相”——這個世界好多人病了,好多人都已經自我摧殘到泯滅了神性、甚至連基本的人性都不複存在,隻剩下無限釋放的“獸性”。在影片中Pi是外境逼迫着他必須拿出這一面才能得以生存,而在生活中将自己摧毀成這樣的隻有自己,物質的極大豐富下好多人越來越不知道該追求什麼,越來越空虛,隻知道無限地通過外在的快感來得到一時的滿足,胃口越來越大,越來越麻木,活得越來越原始、越來越喪失理智。

再進一步想,這些的“不可能”又在告訴告訴我們一個更深層層次的“不可能”——大多數人都活錯了,活颠倒了,總是抓着外在不放,卻忽略内在的重要性。認為隻有外在才是開心的唯一途徑,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喪失自我情緒管控力的機器,一次次把情緒的開關交給外面的紛擾,一次次忘記寶貴的生命。事實上,人生本就是不斷進化的過程,将自己的神性強化,活得越來越清明、智慧、有态度,但是一旦活得颠倒,人就在獸性不斷調動的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萬劫不複。

自此,我選擇直視那些“不可能”,一來讓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廣闊;二來也時刻提醒自己,别忘了最珍貴的“神性”,别忘了活着真正快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