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正式上映前,早已火遍朋友圈的台詞金句;連續一周點映後,傳來的如潮口碑……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其實已經調高了對《銀河補習班》的預期。
但事實證明,我還是小看了鄧超,小看了《銀河補習班》。

147分鐘的電影,近兩個半小時的光影逐夢,時而被幽默情節逗笑,時而被滿是記憶點的父子親情感動哭,鄧超的這部《銀河補習班》裡豐滿生動的父子感情,讓人很有觸動。
電影看完,笑點還在,淚猶未幹。咱們這就一起來盤一盤這部"鄧超導演的翻身之作"到底講了啥?它的正确打開方式又是什麼?

1、外觀品相
《銀河補習班》為我們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父子之間橫跨30年的故事。
講述這段跨越30年的故事,《銀河補習班》拿出了足夠的誠意:在關鍵時刻,總能轟出觀衆眼淚的音效,大場面壯觀,小場景溫情。
而最直觀的,還要數在場景設置、人物衣着的年代感,被一個個真實事件、記憶中的經典歌曲串聯起來的世事變遷。

沒錯,小到一塊手表、一個鐵皮手電筒、一條發帶、一間掉着綠漆的教室,大到亞運會火炬傳遞的現場、抗洪救災場面;在《銀河補習班》裡都有最精準的年代還原。


而那些和故事完美融合的音樂&曆史大事件,更是能瞬間讓人陷入"回憶殺"。
韋唯的《亞洲雄風》、毛阿敏的《渴望》、韓磊的《走四方》、劉歡的《彎彎的月亮》等經典歌曲充當背景音樂,1990年北京亞運會、1992年中國足球在世界杯出線、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抗洪救災、2003年張國榮離世……這些真實的"時代記憶",成為馬皓文&馬飛這對父子感情最動情的年代背景闆。

2、最讓人動情的父子關系
鄧超飾演的馬皓文,是一位頂尖橋梁工程師。親手設計的大橋竣工,手舉亞運火炬的馬皓文出現在兒子面前,那時的他,是個能帶給兒子自豪感的父親。

剛剛竣工的大橋,在萬衆矚目下轟然倒塌,馬皓文被人陷害背着黑鍋入獄七年,他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婚姻破裂,人人唾罵。

兒子馬飛,則成了教導主任口中的那個"腦子缺根筋的煤球"——成績倒數、違反校紀、癡迷武俠小說——再怎麼洗也變不成鑽石,被學校放棄即将開除學籍。


一個是形象坍塌的父親,一個是需要被拯救的兒子。父子攜手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探讨孩子教育為主線、感悟親情的重磅催淚之旅。
七年牢獄之災,馬皓文錯失了兒子的成長,馬飛缺失了父親的陪伴,這些他們隻有慢慢彌補。
父愛缺失,他隻能一點點彌補,賣血、收廢品、做苦力,也要給兒子買電腦。

從"腦子缺根筋",到學會在知識的世界裡飛翔,最重要的是心中有靶,眼中有光。馬皓文就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人生的閱曆一遍又一遍向兒子講述。

父親馬皓文對馬飛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讓父子之間的情感更加細緻、更加豐滿。有人說,鄧超在《銀河補習班》中的表演,簡直堪稱"眼淚收割機";也有人說:這部電影是一封寫給天下父親的情書。
沒錯,真正催淚的不是悲傷,而是我們能在馬皓文身上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影子,《銀河補習班》在這一點上做到了和觀衆共情。

因為父親,鄧超說"在拍這部電影時,把自己的眼淚哭幹了";

因為化不開的濃濃情感,很多影迷帶着感動離開,默默寫下幾千字的"觀後感"。

如果你要問:從這個以"銀河"冠名的"補習班"中學到了什麼?
一千個觀衆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或pick了父愛,或get到了成長,又或者學會了"從書本以外的地方"汲取為夢想蓄力的養分。

但哪怕感受不同、感悟不一樣,都不應該妨礙《銀河補習班》被評為一部好電影。
在貓眼近14萬影迷,為《銀河補習班》評出了9.4的高分。

但在豆瓣上,2.7萬網友,卻隻打出了6.3分的評價,細扒之下不難發現,這些網友其實沒有真正理解《銀河補習班》:有人把它看作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宣戰;也有人單純是雞蛋裡面挑骨頭,隻看了一個預告,就開始抨擊影片裡的正能量……給出一星差評。
與其說,這些評價是影評;不如說,這種偏離了正常影評方向的偏激評價,是拿着放大鏡對好電影雞蛋裡挑骨頭。



沒錯,好電影是要用心感受的,糾結到某些細節上是否完美,就一定會錯過細膩的父子情感。
對于《銀河補習班》,你的打開方式正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