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獵鷹與冬兵》第一集還蠻激動的,它和《旺達幻視》走的完全不同的路:後者創作的出發點是在影像介質和現實的互文,最後坍塌的原因也是在這上面,既想做《雙峰》那樣的驚悚詭異,又害怕觀衆看不懂把落點落在了兩個法師的決戰,所以也能反映出羅伯特艾格在加入到和Netflix,HBO等流媒體大戰的混亂中激進和保守之間的取舍,曾經艾格有魄力給大衛林奇亮綠燈,今時不同往日了。

但《獵鷹與冬兵》的顧慮相對來說就小得多了,它不用去考慮高概念的塑造,而更多的是呼應當下的局勢變化,例如美國人對于如今美國精神的迷茫和焦慮,有色人種平權運動的正面影響,以及對于地緣政治的看法,從某些角度能夠看到美國民主黨意識形态在這些重要議題上的的具體展現。所以《獵鷹冬兵》相對來說更加回到了漫威從前的創作模式,盡管很難做出更多突破,但如果足夠純粹也算成功。

《獵鷹與冬兵》在大衆層面應該不算太好看的美劇,但看故事情節和同類型美劇相比《旺達幻視》,甚至和《神盾局特工》相比都差挺多,但新加入的這個美隊角色人物的塑造過程挺有意思。

在一開始大家還沉溺在羅傑斯的餘晖下當然會對這樣一個沒有超能力隻是出衆的普通人嗤之以鼻,更不用說第二集他的“普卻信”更是加深了觀衆的印象。

但慢慢的我們會發現,從第三集第四集開始,人物弧光開始朝正面發展,不僅是從情節對于他自己的影響(自己被獵鷹冬兵看不起,被所有人視為小醜,打架誰也打不過,以及最後促成他爆發的勒馬爾之死),其中也有他個人内心的情感糾葛(拿着沉重的盾牌生活在羅傑斯的陰影下,在得到血清的選擇),這個角色一下子變得不那麼令人讨厭了起來,他開始自我懷疑的時候我們當然會感到歎惋,勒馬爾死去我們當然會替他憤怒。這也就是我認為編劇雖然在強情節上做的一塌糊塗但仍然可圈可點的地方,他使新美隊的人物弧光一下子變得完整且合理。

但畢竟是隻有六集的短劇,要講的情節也太多,編劇能發揮的地方當然就不多,隻能趕鴨子上架。跟随zimo伯爵的一系列找尋的過程簡直不要太爛…找一個人得到一個新名字,然後一個接一個找,情節的串聯生硬且無趣;美隊打血清之後的發展留時間也太少了,可以做的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