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追了好多天的清末商戰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終于迎來了劇終。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名十分詩意,甚至有幾分狗血。

狗血嗎?

真狗血。

走江湖耍把式的孤兒女主,遇上沈、吳兩家的多金闊少,兩家少爺還對她都愛得死去活來。沒有任何身世背景,一無所有嫁入豪門,即使喪夫守寡也從不缺追求者,不正是當下許多腐女的夢想嗎?

還有認真負責的朝廷官員趙白石,都當上省委書記、公安廳長了,還對一個小縣城商人家庭與各方勢力的糾紛念念不忘,吳家有難,大小事務親自出面,趙大人,您是閑的沒事幹了嗎?還有周瑩,妥妥的事兒逼啊!啥事兒都讓你們家占了,衙門是專給你們安吳堡設的嗎?

還有被黑心商人胡詠梅刺死的周老四,你别忘了你可是會功夫的啊!能被一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小姐殺死,這盒飯領的太草率了吧!

最狗血的還有周瑩複仇的過程。

寶來瘋了,發現真兇不是寶來;三叔三嬸死了,發現真兇也不是三嬸;胡詠梅自殺了,發現胡詠梅也不是真兇;杜明禮自殺了,發現杜明禮也隻是一顆棋子。

非要等到所有人死光,才說出真兇是位高權重的貝勒爺。

狗血不狗血?

吳聘大少爺,你的人品也是絕了,一天之内被三個人連續下毒。去會客,飯菜有毒;喝茶,茶有毒;吃甑糕,甑糕有毒。

各位下毒的好漢,請問你們是商量好的嗎?

那麼多毒,随便碰上一樣,都能治你于死地。

我看了隻能說,大少爺,你該死啊!


抛開這些細節,《那年花開月正圓》也确實是一部良心劇。

《那年花開月正圓》本名叫做《大義秦商》。多麼霸氣的名字!讓人瞬間聯想到《大秦帝國》、《康熙王朝》、《喬家大院》、《漢武大帝》。

可是這樣命名,會不會喪失最先追劇的那波粉絲?

不得不服标題黨!

要是改成《一個寡婦和她的三個男人》,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劇中,孫俪飾演的周瑩在公公、丈夫相繼去世後,挑起吳家東院的大梁,尋真兇、做生意、收服土匪、蹲大獄,曆經重重波折,終于大仇得報,成為一方首富。

要多勵志有多勵志。

劇中能善終者不多,沈月生被查坤刺死,吳聘被下毒害死,吳蔚文含冤而死,胡詠梅自殺而死,漪妹妹難産而死,查坤被侍衛殺死,杜明禮自殺而死,沈四海被王爺害死,沈星移慷慨赴死,吳澤流浪他鄉……。

其中最令人唏噓的莫過于吳澤、吳漪兩兄妹。在吳家西院這個家庭裡,吳蔚武一直扮演着稱職當家人的角色,把自己的一雙兒女教育的很好。

吳漪大家閨秀,清純可愛。在遇見自己心愛的趙大人時,雖然隻說了幾句話,吳漪所表現出來的人前的鎮定自若和人後的歡欣鼓舞,一個天真純情小姑娘惹人憐愛。

吳澤飽讀詩書,氣宇不凡。雖然屢試不第,他卻依舊平心靜氣,這一點讓做了高官,時刻追求克己複禮的趙白石也十分佩服。

按理說,這兩兄妹應該值得擁有美好的人生。

可後來,兩兄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缺點也直接導緻了兩人的悲劇。

吳漪明知趙白石心有所屬,卻依舊為愛癡狂。為了嫁給趙白石,她在酒菜中下藥。為了丈夫的事業,輕信他人,栽贓周瑩,緻使周瑩入獄,吳家付出了500萬兩白銀,搭上了趙白石的一世清白才救周瑩于水火之間。雖然吳漪主動坦白,卻追悔莫及。吳蔚武與她斷絕了關系,周瑩不肯原諒她,趙白石也冷落她,最後郁郁而終。可憐的吳漪,至死都喃喃着:“趙大人他來娶我了嗎?”令人心碎。縱觀吳漪的一生,和胡詠梅多麼相似!

自趙白石從韓三春的馬上救下她的那一刻起,她就迷失了自己。為了單方面的愛,她可以背叛一切,也注定了悲慘收場。

吳澤中舉後,雙目含淚,躊躇滿志,人生目标已然達成,格局被無限放大。可惜有志青年吳澤很快被維新變法的思想洗了腦,當了欽差大臣又被功名沖昏頭腦,變得六親不認。他口口聲聲的變法,和對别人的攻擊,不過是壓抑了多年憤懑的爆發。可他沒有想過,自己人生價值并不是非要通過壓迫别人而實現。

劇情最後吳澤混入安吳堡,企圖營救皇上。可憐所謂的營救皇上,其實也是為自己的功名的奮力一擊。可憐的吳澤,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卻硬要往這條路上擠。最後隻能落得喪家之犬的結局。

劇中最聰明、心态最正的,我覺得應該是周瑩的貼身丫頭春杏。

春杏原本和周瑩一樣都是丫頭,甚至春杏的地位要比周瑩高,春杏是細丫頭,周瑩是粗丫頭。可後來周瑩當了學徒,春杏還是丫頭;周瑩當了少奶奶,春杏還是丫頭;周瑩當了東院的一把手,春杏還是丫頭;周瑩當了大當家,春杏依舊是丫頭。

這種情況放在很多人身上,是接受不了的,同樣是丫頭出身,你還不如我,憑啥要我來聽你吆五喝六?其實更大的概率是,春杏投敵,周瑩被害。

可是無論周瑩得意失意,春杏都恪守初心,做好了一名丫頭的本分。她知道,周瑩的逆襲本身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自己不是當主角的料子,沒必要強行給自己加戲。安分守己,絕對忠心,周瑩成功了,也意味着她成功了。

所以,“當位”很重要。有的人生來就有各種光環,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各種光環,有的人一生的價值就是守護這些擁有光環的人。

那些注定擁有光環的人,他們得意失意,導演自有安排。但是那些注定沒有光環的人,一旦錯位,就将萬劫不複。

說《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一部良心劇,其實它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劇中,有的人為了名,如:吳澤、吳漪、胡詠梅。有的為了利,如:沈四海、吳蔚文、胡志存。有的為了活着,如:杜明禮、查坤。

可是所有為了這些東西而活着的人,最後都草草收場。

最終不得不服周老四的一番話:

“你還記得我們這一路走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人嗎?我們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走,好呢,多留幾天,不好,連夜都不過。這一路啊,見過無數的人,合得來,多喝幾杯,話不投機,扭頭就走。可是最終,我們還是要走,從不回頭。”

“其實我們所有人啊,都是過客。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聚的時候就要卯足了勁的開心,等到散了呢,誰也别惦記誰。各自往各自的下一站奔,再找新的開心。”

一個吃喝嫖賭樣樣占全,走江湖賣藝,為了盤纏荒唐到賣女兒的周老四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心無挂礙,夜夜都是月圓花開,可即使夜夜都是月圓花開,你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