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青春片、純愛電影,這種細分的故事類型,都可以歸為愛情片。近年來,青春題材的電影在國内一直備受觀衆喜愛。

木心說:青春,都有一份純真、激情、向上、愛美、生動憨娈的意境,亦即是羅曼蒂克的醇髓,幾乎可說少年青年個個是藝術家的坯、詩人的料、英雄豪傑的種。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姜文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在一九九五年,獲得國産片最好的票房記錄,改變了國産片叫好不叫座的狀況。

本片被稱為“中國文化史的意義上的一部青春片”,時至今日,這部電影仍是一部無法逾越的經典。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片中馬小軍的扮演者夏雨,以令人驚歎的表演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他至今仍然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共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台灣電影金馬獎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八個獎項,四個提名。

《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稱為中國跨時代的電影,豆瓣評分8.8分,在IMBD它的評分是8.3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末代皇帝》的導演,看過本片之後,從中取得靈感,因而拍出《戲夢巴黎》。

本片根據王碩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來,原文中自由潇灑的描寫,被姜文篩檢重現,放大了青春的浪漫想象,使得這段北京大院子弟的夏日時光變得獨特而又有共通性,不僅讓人感覺真實又夢幻,而且跟着禮贊青春的美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後期的動蕩依然存在,十年動亂,給很多人帶來傷痛,本片有别于展現曆史變革下的人物命運起伏,過濾了“傷痕文學”的表現手法,時代氛圍在小說和電影被淡化。

全片講述了主人公馬小軍在中學的一個夏天裡,少年少女的青春成長曆程。有關青春的描述顯得異常準确而富有生命力,如仲夏的陽光般溫暖閃亮。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小軍這一代人恰好生活在戰争到和平,和平到内亂的洪流和夾縫裡,受到父輩的影響,有對英雄主義天然的向往。

當毛澤東塑像在從平視到仰視的鏡頭移動下緩緩舉起了手,馬小軍們是一個個好奇的孩子,在和平時代的跌宕起伏的邊緣,随時間的流轉而長大。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小軍和幾個好朋友沒人管束,沒有受到文化大革命漩渦的影響,他們是幸運的,國家和生活依然有夢想的活力,傷痛和破壞還不曾降臨在這幫孩子身上,他們在上山下鄉的沖擊之外,沒有什麼能打斷青春野蠻生長,而孤獨就像英雄的放蕩不羁,灑脫自由都是那麼清晰。

馬小軍的青春,似乎代表了動物的本能渴望,自身迸發的煩躁和激情兇猛地沖撞,姜文用畫外音提示真實和虛幻,叙說出了青春期的一種沖動,一種本能的渴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童年馬小軍看小女孩跳舞,這種渴望,是對異性的好感,模仿《列甯在一九一八》瓦西裡的表演,打賭沖上煙囪的行為,是少年在異性前的表現欲,泳池的糾紛,是保護欲的彰顯。

青春期的一切,朦胧而躁動,無處安放卻沖動幻想,愛情、性幻想和英雄情節交織在一起,顯得那麼真實感人又讓人難以忘記。青春的記憶,看起來美好而漫長。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馬小軍看女孩跳舞開始,他們可以逃課、抽煙、打架、偷看電影、“拍婆子”(北京方言搭讪女孩),這裡的一切舉動,沒有刻意貶損青春的肆意,可以說是每個壓抑少年天然的向往。

陽光太亮,眼前一陣陣發黑,加上荷爾蒙肆意的生長,暖黃色色調下,北京變成了烏托邦式的空城,古路木這個癡傻的人物看到了不能長大的青春。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青春的躁動,是放學後扔起的書包,是在課堂時的搗亂,是獨自爬屋頂的孤單,馬小軍流不完的汗水,開鎖時,當的一聲鎖舌跳開,陷入欣喜之中,探求未知的本能。

瘦小懦弱卻想象力充沛的馬小軍,在遇到米蘭之前漫無目的的流蕩,在房頂上像貓一樣無所事事。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小軍渴望與異性接觸,吹大的避孕套當做作玩具,異性和權威對他來說可以引發無限想象。

片子中,有大量仰拍的鏡頭展現馬小軍的高大,被警察抓走要回腰帶的對話,回家後想象自己審問警察,自己變成了審判者,馬小軍用想象表達叛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貪玩被母親打,被父親懷疑早戀,是少年的煩惱,也是青春的痕迹。米蘭的那張照片弄得馬小軍恍恍惚惚“視野有多大,她的形象便有多大;想象力有多豐富,她的深情就有多少種暗示。”

豐腴美妙的少女,讓幾乎所有人産生了幻想,不同角度看米蘭腳的暗示,躲在床底看米蘭換衣服,乃至相識米蘭的畫面,幾乎都如真似幻,難以辨别。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異性太美,大腦一陣陣幻想,甚至模糊了記憶想象和事實之間的界限,以至于對現實的感覺發生了巨大變化。

于北蓓這種男孩性格的少女,可以在澡堂裡和男孩子們嬉戲、打鬧而不覺得羞澀,因為容易相處而沒有神秘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小軍被于北蓓親吻,在他看來是不潔,本能的反感。他覺得和女孩相戀隻能是美好而專一的,不容亵渎。

米蘭離開集體回農場,馬小軍去送行,安靜的道路上兩個人獨處的純真,平凡又甜美。在米蘭家裡的強迫,正是因為兩性情感的糾纏,帶來本能的欲望沖擊,朦胧的性意識和性沖動噴薄而出。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雨中馬小軍對米蘭大喊“喜歡你”,卻被雷電掩蓋,隻得用“我的車掉溝裡了”掩飾。這一瞬間馬小軍的青春結束了。

生日聚會的時候,馬小軍把别人的事迹,可能是劉憶苦和米蘭的過去,安放在自己身上,使他産生了聯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真實的他與米蘭并不相熟,他們之間沒有那麼多過去,飯桌上,馬小軍像是攻擊情敵用酒瓶猛刺劉憶苦,好像殺了對方自己就能和她在一起。

馬小軍的情感在此刻劇烈爆發,想象和情緒需要出口,反高潮處理的情節,慢鏡頭的解說,越多的想象,越來越解構真實。

這種想象的朦胧和真實的沖撞,準确透徹,酣暢淋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馬小軍喜歡米蘭,因為咕噜木鬥毆引發沒有打起來的的群架,仿佛一場集體荷爾蒙的爆發。群毆闆磚拍錯了人,約架後和解的狂歡,叙說英雄主義的暧昧,情感激烈起伏帶來十足的荒誕感。

馬小軍沒有成為英雄,沒能取悅異性,被朋友們孤立,他體會到成長帶來的痛苦,遊泳池裡浮起來被推下去,一次又一次,終于隻剩下一個人的孤獨回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泳池的水裡出來,他無人訴說,這一切,是自我成長的沉痛醒悟。

那一個夏天,馬小軍的青春在痛苦中成長了。

幻想那麼氤氲美好,現實總讓人沉痛。結尾處,黑白影像暗示成年後的平庸,青春隻能用開加長豪車、喝洋酒在天安門前巡視緬懷,多年不見的古倫木的一句髒話,則徹底宣告——青春是隻能懷念而回不去的美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國産青春片中,有關英雄情節、愛情幻想和性沖動三類意向的表述中,有關少年的鐘情和青春的躁動,《陽光燦爛的日子》是一次完美再現和升華,一部讓人難忘的經典。

多年以後回頭看,時代遠去,青春已經消逝,而年輕時的痛苦,是一份美好的回憶。如同片中旁白所說: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這個夏天,陽光燦爛,哪有青春這樣青春。

關注我的公衆号:番電影,更多電影資源、影評。